曝光台|废弃多年放任不管,矿坑逼近农田,当地部门查看两个月后仍无进展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30日9版

废弃矿坑缺乏监管、治理,面对坑壁垮塌危险的投诉,当地部门现场查看两个月后,仍然毫无进展——

废弃多年放任不管 坍塌矿坑逼近农田

近30米深的矿坑是平度市云山镇赵家庄村群众们的一块心病。2006年铁矿停产后,矿坑处于无人监管状态。矿坑坑壁坍塌情况不断发生,矿坑口也不断扩大,排水渠和半条小路已不见踪影。今年8月底的一场大雨后,矿坑坑壁再次坍塌,赵家庄村村民赵先生发现,矿坑距离他的大棚只有不到两米远了。

在赵家庄村西侧的农田中,记者看到矿坑周围有一圈铁丝网,上面挂着“水深危险、禁止靠近”和“当心坠落”字样的警示标志。铁丝网上有多个大洞,村民们带着记者可以轻松钻过。


在矿坑周围,虽然有警示标志,但防护铁丝网十分简易,人可轻松穿过。

记者看到矿坑呈椭圆形,约有足球场大小,坑底积水呈碧绿色,如同深潭。据估算,从坑顶到水面有近30米深,坑壁如同悬崖,几乎与地面垂直,上面有明显的坍塌痕迹。在坑壁底部能看到断裂的小树和散落的土块。矿坑坑壁的西南方有多个种植樱桃树的大棚。赵先生的大棚距离矿坑最近,已经不足两米。掀开大棚门前用来防水的塑料布,记者看到地上有多道深约1米的裂缝,裂缝最宽约40厘米,大量土方已经开始向矿坑方向倾斜。

赵先生介绍,2000年左右,这处铁矿被分包开发,2006年才停止开采。“当初矿坑口的面积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而且铁矿有专人维护,也做了一些防水防坍塌的措施。”赵先生说,铁矿被废弃后,就没人继续维护,矿坑底部开始积水,矿坑壁也不断垮塌,矿坑口变得越来越大。

“我的大棚和矿坑之间原本隔着一条排水渠和一条土路,距离大概有20多米,现在,矿坑已‘吞’了排水渠和半条土路,扩张到了距离大棚不到两米远。”赵先生说,8月26日,云山镇下了一场大雨,他查看大棚时发现矿坑坑壁多处坍塌,路面出现了裂缝。赵先生请人系着绳子查看了矿坑下面,发现采矿时的爆破破坏了地质结构,矿坑坑壁上出现了多处大裂缝。

当天,赵先生到赵家庄村村委会反映了情况,没有得到确切答复,他又多次联系云山镇政府,并拨打了市政务服务热线12345。之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去查看了现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矿坑周围设置铁丝网和警示标志,但对不断垮塌的矿坑没有任何加固措施。

赵先生告诉记者,曾有工作人员提出过一个解决方案,让他移走一部分樱桃树,将大棚往后撤30米,由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但赵先生认为,这样的解决方案“治标不治本”,不根治矿坑垮塌的问题,周围的其他大棚早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简易的铁丝网很难完全阻挡村民靠近,矿坑不断垮塌,也存在安全隐患。

“这个解决方案,我没有同意。如果这个废弃的矿坑不进行加固,即使我的大棚退后30米,几年后又会遇到今天同样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不只牵涉我一家。”赵先生说,“现在,我自己能做的只是用塑料布盖住裂缝,减缓坑壁坍塌的速度。除此之外,我只能等待。”

当着记者的面,赵先生拨打了赵家庄村村委会负责人的电话,对方表示“找村里没有用”“现在顾不上这些事”“你直接找镇上就行”。赵先生追问铁矿当初是谁承包的,对方表示“没有和村里签合同,不知道,不清楚”。

赵先生又先后拨打了铁岭庄社区居委会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的手机,以及赵家庄片区负责人的手机。两名工作人员未等赵先生说明来电意图,就挂断了电话。此后,赵先生和记者多次拨打两人的手机,始终无人接听。截至发稿前,赵先生也没有接到两名工作人员的回电。

随后,赵先生又联系了云山镇政府综治办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矿坑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治理矿坑涉及很多部门,镇政府正在与这些部门协调沟通。

“不是不给你解决问题,是解决起来比较费劲。虽然是云山镇牵头,但并不是云山镇调度一下,这些部门就都会来云山镇办理的。”工作人员说。

赵先生告诉记者,自投诉问题至今已两个月了。“协调、研究整治措施是需要时间,但要研究到什么时候,能不能给个明确说法。”赵先生有些无奈地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赵先生的大棚旁边,另外一处大棚距离矿坑不足5米,同样存在着坑壁坍塌的危险。不远处的第三个大棚更是岌岌可危,大棚东侧支架已经到了悬崖边缘。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 2017年,青岛市印发《青岛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中提出,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重、影响较大的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可采取危岩体清除、削坡、挂网、防排水工程、采坑回填、绿化等治理措施。

《规划》还指出,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和问责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辖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考核体制,保障治理资金。

记者点评

只争朝夕消除隐患

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坑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矿坑废弃后的安全隐患问题,如若涉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该只争朝夕。

矿坑废弃10多年无人过问,已经暴露出当地部门的管理缺位。当废弃矿坑出现坑壁坍塌等安全隐患时,群众期待的是有关部门能够果断作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遗憾的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各主管部门或是以“协调”“沟通”为由,或是拿出一时之策应付,难免让群众寒心。

建议有关部门充分摸底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坑,在排查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计划,其中,消除隐患应该成为废弃矿坑治理的首要考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责任编辑:李婧菲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