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有冷静期,如今,直播打赏“冷静期”也即将到来。
10月28号召开的直播电商与短视频发展年会上,相关协会宣布《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和《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将在今年年底出台,主要目标是解决目前网络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赏、高额打赏和未成年人打赏三大问题。
直播打赏已成当今网络新常态。近年来,因网络打赏引发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以“激情打赏”为例,不久前,湖北襄阳男子张某“打赏女主播13万后讨要被法院驳回”,该事件一度引发热议。如果此前就有“冷静期”,也许张某就不会在打赏金高至13万元之后才悔之不及。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针对网络打赏的种种不理智行为,即将出台的规范和规则将对打赏频次和金额设定阈值,一旦超过,平台就会进行提示,建议用户冷静一下。另外,规则也要求平台对单笔打赏的最高额度加以限制,以避免“天价打赏”的出现。
管理规则还对未成年人打赏进行了规定。其实,关于未成年人打赏现象,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二)》中就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参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款项的,法院应支持。也就是说,就法律而言,如果打赏行为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钱是可以要回的。但实践中,如何证明打赏行为确实是未成年人所为是一个难题。即将出台的管理规则要求直播平台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进行甄别,从而加以制止,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证明到底是谁打赏”的问题。
出台这样的规范和规则可谓恰逢其时,既是对社会呼声的积极回应,也有利于直播行业的行稳致远。就目前而言,打赏“冷静期”非但必要,而且急需。在利益驱动下,很多直播平台和从业人员在直播时的无底限操作,已经对行业造成不良影响。而设立“冷静期”后,打赏者有了思考的空间乃至反悔的可能,如此一来,无底限操作的获利空间就会大大压缩。久而久之,平台上的类似操作,也会慢慢消失。
不过也要看到,即将出台的管理规则中还有一句话:未来将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对上述三种打赏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这就让人心里犯嘀咕,一些直播打赏现象之所以底线沦丧,就是因为平台与主播是一条利益链上的蚂蚱。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行业自律”能起多大作用,难免让人在心里打个问号。直播行业已发展至今天的规模,规范打赏显然不能只靠自律,相关立法工作是时候跟上了。(青岛日报/观海评论员 晓橘)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