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会展:围绕产业,主攻“专业”

青岛会展:围绕产业,主攻“专业”

精准聚焦产业需求提升专业化水平,实现会展与产业双向赋能

■6月15日至18日,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将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年初,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今年全国会展业将恢复至2019年的80%至90%。用这一标准衡量,青岛已经走在前列。

市贸促会最新数据显示,全市会展业复苏反弹强劲。预计全年举办展会节庆活动300余个,平均每月有大大小小近30场;展览面积400万平方米左右,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

尤其进入6月份,30场规模较大的展会节庆将在青岛密集接档,涉及食品、医疗、音乐、动漫、纺织、农业机械、大健康等多个专业领域,活动数量、规模均恢复至2019年水平。

举办一场高质量的专业展会,看得见的是新产品的展示、新商机的挖掘、新技术的碰撞、新业态的涌现,看不见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汇聚同一城市的“带动效应”。

眼下,高规格、大规模专业展会在青岛一场连着一场,不仅将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还将为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提升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5月9日至11日,第8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青岛世博城举办。

青岛正汇聚优质会展新增量

促交流,链全球。市贸促会发挥国际化资源优势,今年先后出访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举办13场洽谈活动,达成2个项目合作、1个投资意向和23个合作意向。近期,还派员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宣传推介,不断强化青岛会展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

引龙头,招大展。市、区联合招展团队赴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推进招展引会工作,先后拜访40余家机构和企业,与多个知名会展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今年已成功引进6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项目。今年,全市将力争引进10个以上优质会展项目。

扩规模,抢订单。今年以来,青岛先后策划举办了3个大型行业会议,邀请400余家国内外知名上游组展企业,与青岛的展馆企业、展装企业等交流洽谈,达成战略合作33个,促成17个大型展会延续合作或前来举办,为本地企业争取更多会展“订单”,实现了精准补链强链。



■5月18日至21日,第20届青岛国际家具展在青岛世博城举办。

展产城,相融共生

会展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经济复苏最好的“润滑剂”。

德国展览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1947年8月,在德国汉诺威南郊一处未被战争摧毁的金属工厂里,首届汉诺威出口博览会开幕。展会不受食品配给限制,每个参观者可凭门票换取一个鱼肉面包卷。彼时的汉诺威乃至整个德国,仍处于艰难的战后重建期,会展为当地经济恢复注入强劲动力:21天的展期里,53个国家的70多万名参观者到访汉诺威,签署了近320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众多工厂得以重新开工甚至扩大生产。从瓦砾遍地的战后废墟到全球闻名的会展之都,汉诺威为世界重新认识德国打开了一扇窗,展会更成为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

展会与城市最美好的相守,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目前,全球影响较大的国际产业展会中,半数以上在德国举办,但德国各个城市并未因此陷入“同质竞争”。汉诺威,依托下萨克森州和北威州强大的工业优势,重点聚焦工业机械、电子行业;法兰克福,依托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在服务业和消费行业领域发力;慕尼黑,凭借高科技研发能力,在环保、光学、机器人、材料加工等细分行业努力做到极致。

中国会展业,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展、产、城相融共生的脉络更加清晰。

广交会之于广州,以千年通商经验,培植了雄厚的商贸基础,成长为享誉国内外的国际经贸盛会,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进博会之于上海,依托设立全国首个自贸区优势,制度型开放不断升级,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共享中国大市场的机遇。

服贸会之于北京,以首都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优势,顺应优质服务、技术先进型服务的全球流动需求,让互惠共享这一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愿景照进现实。

依托本地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选择办展方向,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青岛也在探索这样的会展业发展思路。

3月,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青岛举办;4月,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和青岛影视周、API中国国际原料药展、北京-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第22届春季国际车展相继启幕;5月,全国药品交易会、电博会软博会、国际家具展、全国制药机械展接连举行……

按照“链”“展”匹配可以发现,每一场展会,都与当下正在发力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青岛是如此契合。



■7月18日至22日,亚太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将在红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图为上届展会资料照片。

专业展会,赋能实体经济

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青岛将“链式思维”融入全过程。会展业,一头系着生产,一头牵着市场,因其独特的平台作用,被列入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

链式发展,更需精准发力、突出特色。青岛会展产业链的“主攻”方向直指“专业”:聚焦实体经济产业链会展需求,深挖链主企业资源,用好会展产业链优质企业数据库,为实体经济产业链精准“画像”,帮助企业开拓业务,最终将实现“双链交融”。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储祥银的观点对此有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依托产业举办展会,正是由于“会展是形式、表象、载体和平台,产业是内容、本质、对象和演员”。要通过会展活动的组织,将产品、服务、技术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生产者;通过会展活动的安排,将产品、服务发展和技术进步信息传导给业内同行,促进产业合作与进步。

事实上,依托产业办专业展会,青岛会展企业已有成功实践。

青岛会展产业链头部企业金诺会展集团深耕机床和装备制造领域24年,拥有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11个全资子公司,累计举办280多场装备制造业展(博)会,接待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突破813万人次。

打开金诺会展集团副总经理刘真的朋友圈,年初至今,她一直“在路上”。

今年3月初,刘真跟随由市贸促会组织的青岛会展业代表团,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UFI亚太年会,认识了不少当地商协会、企业的新朋友。5月末,她重返吉隆坡,先是拜访了上次认识的老朋友,接着利用参展马来西亚国际机床及金融加工展览会的契机,走访更多海外企业,加大对2023青岛国际机床展海外采购商的邀约力度。

“专业展会的观众是B2B(企业面对企业),展会的品牌影响力最终要转化为达成展商参展、采购商参观的行为。过去三年,线下展颇受影响,我们要抓紧时间‘走出去’,把专业的展商采购商‘请进来’。”刘真说,今年7月18日至22日,金诺会展将以“一城三馆”模式在红岛国际会展中心、西海岸青岛世界博览城、即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联袂举办亚太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亚太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以及青岛国际机床展。

“金诺以机床展起家,从青岛的年展走向全国系列展,已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行业品牌展会;橡塑展也已做到全国第二的规模;智能装备展更是要打造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刘真感慨,金诺深耕产业会展,实现了与青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共振,并见证了中国在机床装备制造领域的突围。

专业展会助推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力量不止于此。

据了解,金诺会展拥有超过30万家国内外买家数据、50多万家机床工具配套参展企业数据,可以有效推动青岛相关产业的供需匹配。



■10月25日至27日,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将在青岛举办。图为上届渔博会资料照片。

办好一个展,赋能一条链

度过三年低谷期,青岛会展经济正加速释放回暖强音。特别是进入6月以来,30场规模较大的专业展会、节庆活动将在青岛陆续举办。

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是青岛领军展会之一,将聚焦新能源、智慧农业、跨境电商、生物科技、智能家居、健康生活等领域,为上合组织国家加强合作搭建平台。

东亚海洋博览会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重要板块之一,本届展会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蓝色·海洋·科技”为主题,分别设立5个海洋产业专业展区。预计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

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以“科技+产业+会展”模式呈现,开设日韩主题馆、跨境电商馆、产业发展馆,展示内容涵盖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集成电路、国际智慧供应链、食品饮料、氢能和储能等产业。

山东纺博会作为我省最早通过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知名展会之一,展示内容涵盖纺织服装及制鞋行业上下游,预计展览面积达7万平方米。

青岛国际食品展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食品工业展之一,吸引了1000多家企业参展,展品涵盖食品食材预制菜、辣椒产业、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等。

办好一个展,赋能一条链。

“市贸促会将建立产业与展会配套的‘1+N’发展格局,每年按照‘一链一展’的模式确定约30个标识度高、影响力大、助力效果好的品牌展会活动,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对外发布,通过搭建高端产业会展平台,推动需求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自然条件优越、旅客接待能力强、会展场馆面积足,有着做大展会市场规模的先天优势。去年,全市利用各重大展会活动平台累计签约项目近200个,意向金额超过1000亿元,会展业助推实体经济的效果显现。今年,市贸促会将深化招展引会,汇聚优质会展新增量。

一系列的主动出击,开始显现实际成效——

促交流,链全球。市贸促会发挥国际化资源优势,今年先后出访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举办13场洽谈活动,达成2个项目合作、1个投资意向和23个合作意向。近期,还派员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宣传推介,不断强化青岛会展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

引龙头,招大展。市、区联合招展团队赴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推进招展引会工作,先后拜访40余家机构和企业,与多个知名会展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今年已成功引进6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项目。其中,北京—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是全国知名的轨道交通装备展之一,填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展会空白;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是亚洲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肉类贸易展会,是食品饮料产业链的重要配套展会;全国药品交易会汇聚2000多家医药领军企业和近15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参展,成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交流的又一高端平台。今年,全市将力争引进10个以上优质会展项目。

扩规模,抢订单。今年以来,青岛先后策划举办了青岛会展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山东会展项目信息发布会、“会展之滨”创新大会3个大型行业会议,邀请400余家国内外知名上游组展企业,与青岛的展馆企业、展装企业等交流洽谈,达成战略合作33个,促成17个大型展会延续合作或前来举办,为本地企业争取更多会展“订单”,实现了精准补链强链。其中国信集团与18家知名会展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10个展会项目落户青岛,展会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签约总额约2500万元。西海岸新区与振威展览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全年展览面积超120万平方米。

在2023中国国际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CCESF)上,青岛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称号,西海岸新区、青岛国际啤酒节、东方时尚季·青岛时装周分别获评“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中国十佳品牌节庆”“中国品牌展览会金奖”等奖项,青岛正成为高规格会展活动的青睐之地。

会展业是城市发展热力的“温度计”,围绕创新化发展路径,会展业正在被重新定义。从国内领军展会矩阵可以看出,会展业正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产业并发挥作用。会展业的价值被重新挖掘,从单纯的服务贸易对接走向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由此,如何对接引进高端会展资源,达到以展促产、以展兴城的效果,是青岛会展业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新命题。

青岛立于开放前沿,肩负一系列国之重任,产业展会亦应强化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和区域生产组织功能,以领军展会的高质量举办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青岛国际啤酒节……这些与国家战略匹配度强、城市产业契合度高的领军展会,要在引领国际高端要素集聚上下功夫,树立青岛会展标杆。

会展与产业双向赋能,还需更多开放场景。目前,青岛已出台《青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10条政策》,多方扶持优秀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发展;近期,青岛发布的“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中,加大了对消费类会展项目的支持力度。这些都属于优惠政策范畴。于会展举办主体、优质参展商而言,好政策很重要,参与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具吸引力。青岛正在谋划这样的创新之举——推动各产业链向会展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以展促产、以产兴展,需要开放共享的“双向奔赴”。

更高起点,更大期待。培育打造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产业展会,将带动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打造国际会展名城,青岛还需用“新”释放澎湃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