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创新打造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1+1”模式,被纳入司法部法律服务案例库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1日讯 胶州市创新打造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1+1”的工作模式,近日被纳入司法部法律服务案例库。

据介绍,今年4月14日,胶州市“蓝马甲”普法志愿服务队青岛工学院分队正式成立,此外,一支支“小小蓝马甲”普法志愿服务队也在胶州相继成立,这是胶州市法治副校长工作创新发展的成效。胶州市以青少年学生群体法治需求为导向,创新打造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1+1”工作模式,进一步培养师生的法治观念,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播种到广大师生心中,用法治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

主要措施和效果包括:

突出“三个覆盖”,不断提升校园法治教育能力。一是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为青少年法治教育配齐“带头人”。印发《胶州市法治副校长“1+1+1”工作实施意见》,组织选拔胶州政法机关专业力量担任法治副校长,承担校园法治教育、维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职责任务。截至2023年3月底,胶州市98所中小学共配备法治副校长112名,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二是实现法治教师队伍全覆盖,为法治课堂教学配强“主力军”。全市各中小学均配备一支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承担法治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法治教师实现全覆盖,法治教师负责道法课教案及课件研发,现已成为学校开展道法教育的中坚力量。三是实现“蓝马甲”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为法治校园建设充实“后援团”。围绕“点单式服务、个性化定制”需求,胶州市“蓝马甲”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校园普法活动,成为校园法治教育的“后备队”和补充力量。截至目前,“蓝马甲”普法志愿服务队储备成熟课程100余件,开展校园普法宣传活动30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物品近万份。

配齐“三项举措”,推动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一是实施青年普法名师培养计划。以全市中小学法治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名师培育和法治教育课程研磨。开展“名师研学”,组建“导师评审团”,有效提升普法讲师授课水平。截至今年3月底,共培养青年普法讲师33名,内容涵盖校园欺凌、预防青少年犯罪、民法典等,受益学生六万余人。二是建强市级“蓝马甲”志愿普法基地。建立市“蓝马甲”普法志愿者活动基地,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团队提供“活动大本营”。今年3月26日,瑞华中学八年级学子走进胶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参加法治游学会活动,通过“小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三是打造“公益+”普法新模式。凝聚社会资源,将公益活动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公益普法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不断扩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辐射面。

注重“三点聚焦”,多层次全方位搞好宣教活动。一是聚焦平台创新,开展青少年专项法治护航行动。依托“胶州市青少年事务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纠纷调解工作,教育、引导青少年以法治化手段、组织化渠道化解涉及自身合法权益的矛盾纠纷。依托市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维权岗,依法为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全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二是聚焦形式创新,打造互动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以省级法治教育基地和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载体,定期组织案例展览、法治影视展演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场景教学中学习法律法规、自我防护等知识。例如,日前,胶州市瑞华中学八年级学生自创剧本,自主导演,自行排练,录制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防校园欺凌普法情景剧,点亮了全市中小学“法治信仰之光”。三是聚焦资源创新,研发系列青少年普法产品。依托“蓝马甲”人才资源优势,逐步建立新媒体普法矩阵,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尤其是微博、微信、手机 APP 等新媒体作用,推出以案释法小视频、普法“云课堂”、校园普法公众号以及普法宣传册、普法案例汇编等,促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生活化、直观化,提升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全市98所中小学已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配备率达100%。胶州市创新打造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1+1”工作模式,聚焦平台创新、形式创新、资源创新,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辐射面不断扩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