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一年一度的“青岛品牌日”如约而至。在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场品牌盛宴将在这座城市上演。
城市品牌日的设立是青岛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对品牌价值更深刻的体认,对品牌功能更有力的开掘。众所周知,青岛与品牌的故事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开篇。“五朵金花”把这座城市带入了品牌经济的时代,青岛产业发展也因此呈现出十分鲜明的品牌撬动的特点。品牌之都,成为青岛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之一。当下,直面产业快速演进带来的巨大挑战,顺应新趋势、迈上新台阶的品牌建设,也依然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破局之道。
我们置身的是一个有着鲜明买方市场色彩的竞争格局,消费环境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信息不对称正被最大限度地消解着,在这一背景之下,品牌在企业发展中的权重明显加大。注重品牌、追求品牌、购买品牌产品几乎成为消费者下意识的选择。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带来了产业新赛道的不断涌现,让品牌成长的周期大大缩短。一个优秀品牌的“红利”在新品牌加速涌现的过程中,面临被“分食”甚至被替代的巨大挑战。
回到城市的维度观察,青岛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爬坡过坎同样需要更强有力的品牌给予支撑。“十四五”以来,青岛瞄准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目标,大力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重点发力的24条产业链中,既涉及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要进一步升级提升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涵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一大批要加速培育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转型、壮大,都离不开品牌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只有更好发挥品牌企业在供应链、技术创新、市场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产业的升级才能快人一步,城市的竞争力才能不断放大,城市也才能更具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
如何在品牌塑造上进一步放大青岛的优势?
要牢牢锁定“需求驱动”这个品牌建设的根本。当前, 消费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企业要赢得市场、打响品牌最核心的是要能够洞悉并满足消费者更加“刁钻”的需求。目前,青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中心备案总数达2787家;城市也常态化编制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帮助企业破解创新产品市场推广难题。同时,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搭建起能服务产业链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基础设施”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企业必须牢牢地确立“需求导向”,紧盯消费者需求,不遗余力推动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要在消费者需求的驱动之下,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紧紧抓住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机遇寻找突破口。信息技术让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得以更多向服务端延伸,与消费者的交互机会变得更多,企业能比过去获得更多建立品牌的机会。青岛近年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向“产品+服务”转型,已经为传统企业创造了建立自主品牌的新机会,也培育出一批原创工业互联网品牌。青岛的品牌矩阵要进一步壮大,数字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是不容错失的机会窗口。
要从城市层面整体运筹。品牌固然是个性化的、单一的,但是众多品牌的有机组合,形成的品牌矩阵,则更具竞争力。这一规律对一个企业适用,对一座城市也同样适用。从“五朵金花”到“品牌之都”,青岛已经体会过众多优秀品牌有机聚合产生的强大势能。近年来,青岛以品牌日为引领和核心,启动卓有成效的大规模品牌传播工程,正是在这一层面新的有效尝试。过去几年,城市品牌日累计10余亿国内外受众积极参与、1000余项线上线下创意品牌活动,直接推动企业品牌增值。
又逢品牌日,相信随着一次次“青岛品牌日”的来到,政府引领、企业参与、专业辅导、媒体助力、全民共享的这一青岛城市品牌共建模式,将随着更多的探索,不断丰满,日益成熟。(青岛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