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托,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青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2023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作出相应部署。

青岛夯实现代产业发展基础

工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工业兴,则实体经济兴;工业稳,则实体经济稳。青岛产业基础坚实,工业门类齐全,近年来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2年青岛市GDP为14920.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据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9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245.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青岛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立市之本,为进一步稳定实体经济根基,补足短板,自2022年起,青岛提出实体经济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持续探索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增量提升、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点

第一,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加快推进园区挂牌,力争2023年15个园区全部挂牌运营。打造专业化标杆园区,编制好园区发展规划,通过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园区产业重点,摸清园区特色,严格把关入园项目,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园区打造数字化档案,为实施精准高效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提高园区运营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创新“5个1”工作机制,设立产业投资中心,优化重点低效园区产业布局,严把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做好要素保障工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生态链融合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完善生活配套和交通配套,加快建设园区间轨道交通和快速路,把园区打造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宜创宜业宜居的高品质新城区。

第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发展趋势。2022年,青岛新上线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15个,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数量居同类城市第一,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引领性产业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新突破,高水平建设数字经济领域专业园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持续探索中小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争创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举办场景赋能路演对接会,发布更多工业赋能场景。加快探索数字科创新模式,坚持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聚焦数字产业生态构建,打造一批数字化实验室,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蝶变升级。2023年将数字化改造1000家企业,持续打造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灯塔工厂”和智慧园区,助力青岛经济稳步发展。

第三,促进增量提升。大项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2年,青岛在建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制造业大项目达到20个。坚持招大引强,强化重点项目支撑,编制产业链精准招商指导目录,充分发挥京东方和歌尔等新兴产业头雁作用,靶向招引产业链核心配套关联项目。拓宽招商渠道,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部门、国有企业平台、大功能区和镇街统筹推进项目招引的机制,完善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和社会化招商激励政策,推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等重点项目突破发展。企业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坚持企业带动,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做优做强“名片产业”,链就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海洋经济等优势产业集群,带动“腰部”,延伸“长尾”,推动产业升级。高效落实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向重点企业集聚,实施企业定制化服务,促进规模、效益和税收提升。

第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2022年,青岛获批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全国质量标杆数量居同类城市第一,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服务型制造示范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持续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鼓励企业开展关键工艺、核心技术、共性环节等创新攻关。高层次搭建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继续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优化创新平台载体布局。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和高校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创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系列活动,加快推进全球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强化海洋资源集聚和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产业,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强化国内外市场资源的联动,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深化创新发展试点,依托“单一窗口”提高贸易投资合作便利化水平,推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第五,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服务效能,创新“一网通办”“一事全办”模式,打造集政策算法化、事项算法化、诉求算法化于一体的企业服务云平台,将企业办理的多个事项并联办理,开启一次申请、一站办理,形成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推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企业数据共享。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强化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智能手段的监管作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深化知识产权和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将营商环境与单位考核、干部提拔相结合,强化考核引领、督考协同、结果运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丰富服务企业活动,深入开展惠企政策定制化服务,常态化开展为企业解难题活动,联合多部门进企业、解难题,进行现场办公,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孙晓梅 作者单位:胶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