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微观|口袋公园: “小而美”更需“精而细”

遍布在街角巷口的口袋公园是市民触手可及的“小确幸”“心头好”,目前,青岛已建成400余个口袋公园。公园虽小,但美在方寸,管在精细。如何将这些“小空间”管理好、使用好,是政府和市民的共同目标。

近日,网友“小观”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 12345”平台留言反映,去年完工的一处口袋公园积存了不少垃圾,也不见清理,成为新景致的败笔。接到市民诉求后,相关部门提前从承建单位手中“接管”了绿化和卫生维管工作。

绿地存“脏”反映了项目在交付前存在的维管问题。口袋公园项目在交付前和质保期的维管工作由承建方负责,若承建方不具备专业的维管能力,或责任心不强,或因种种原因项目交接不畅,容易形成管理的“空窗期”,出现卫生、绿化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市容市貌。但项目“未交付”不能无管理,相关部门理应全过程监督,坚守建管并重、维管前置的理念,明确维管标准,让前期建设与后期维管无缝连接。

无独有偶。近日,有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反映,在一个新开放的口袋公园内,有一处张着口的“古力”井,存在安全隐患。相关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并了解到,该井是一处废弃的预留井,于是填埋了井口。

井口隐患暴露出口袋公园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口袋公园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市民就近游园,使用频率很高。口袋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维管单位在日常管护上决不能掉以轻心,反而要精益求精。当然,随着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投入使用,管理部门可能会面临维管人员不足等多种困难,这就更需要寻求良方。据了解,有的区已开始试点“市民园长”举措,聘请热心市民担任“管家”,协助管护单位监督日常工作。

外地城市也在积极探索。例如,上海市出台了口袋公园管理指导意见,实施“一园一策”的定制化养护措施;福建省漳州市探索建立多方位监管的长效机制,形成园林中心、智慧园林平台及责任养护公司三级园林绿化养护巡查考核机制;江苏省扬州市组建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社会巡查和市民满意度调查,让口袋公园的受益者、共享者成为公园管理的参与者、贡献者。

“小空间”需要“细呵护”。相关部门不妨下下功夫,研究专门针对口袋公园的管理办法,实现口袋公园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让“小口袋”装满“大绿色”,“小确幸”升级“大幸福”。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