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时间上正值中伏前后。大暑节气此时最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热!
目前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据中国天气网预报显示,未来10天,新疆盆地地区、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高温天气持续,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有38℃-40℃,局地可达43℃以上。22-26日,四川盆地、陕南、黄淮西部、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将有35℃-38℃高温。
大暑养生,牢记6个重点!
一、避暑热——生脉饮、绿豆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贺娟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气,夏季汗出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而低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夏季经常发生的疾病,都和气阴两虚有关系。
生脉饮: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病高发,中医经典方剂生脉饮不错。取补气的人参5克,清热滋阴的麦冬5克,敛气、敛津的五味子5克。把三者放到杯子里用开水焖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饮用即可。可以反复冲泡,冲泡到最后还可以把这三样吃掉。
绿豆汤:用绿豆30克,芦根10克,白茅根10克,将芦根、白茅根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与绿豆同煮至熟。去药包,冷、热饮均可,能防暑消暑。
二、祛暑湿——香荷饮、泡泡脚
大暑时节,雨水增多,湿邪最易趁机而入。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口中黏腻、头昏脑胀、肢体困重等症状。
香荷饮: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医师奚肇庆200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大暑时可以喝香荷饮。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能消暑祛湿。
泡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三、补虚劳——吃羊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张晓天7月21日刊文表示,大暑时节,汗出不断,阳气外泄,加上现代人解暑爱喝冷饮、吹空调,容易造成阳气虚损。不少地方有“吃羊肉”的习俗,认为可以补虚治劳,但并非人人适宜。
炖羊肉:新鲜羊肉500克,生姜3片,白萝卜200克,山楂3克,炖煮煲汤至软烂。羊肉辛温,有暖中补虚和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的功效。需注意的是,感冒咳嗽、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不宜吃羊肉。
四、喝伏茶——金银花茶、薏米茶
张晓天医生介绍,大暑还有“喝伏茶”的习俗。古时的伏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金银花茶:金银花3克、夏枯草3克、甘草2克、淡竹叶3克,泡茶饮。适用于暑天内热偏重者。
薏米茶:薏米10克、藿香5克、佩兰5克、扁豆花3克、茯苓5克(打粉),泡茶饮。适用于暑天湿邪偏重者。
五、养脾胃——玉米糊、橘皮茶
大暑前后湿气重,脾胃运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如果经常穿梭于空调与闷热环境中,或者大量喝冷饮,更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
玉米糊: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汪红兵201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玉米属于平补的食物,能调中健胃,无论是哪种体质的人,都可以适当吃一些。推荐一款山药玉米糊,玉米粉和山药粉按3:1的比例煮成糊状,对胃很好。
橘皮茶:橘皮10克(鲜皮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能理气开胃、燥湿化痰。
六、养心神——酸枣仁粥、荸荠水
夏季人容易烦躁不安、胸闷气短,尤其小暑大暑出汗多、体力消耗大的时候。
酸枣仁粥:陕西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安军明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酸枣仁是一味宁心安神的好食材,熬粥时放点有助于养护心脏。从药店买点酸枣仁,每次熬粥时加20、30克就可以,睡眠不好的人,还可以配合放点莲子,清心安神。
荸荠水:还可以熬点荸荠水,化解身体的油腻、疏解瘀滞、清热利咽,有助于凉血解毒,对心脏的养护也能起到辅助保健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