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社区!“锦绣非遗”染艺系统课程研修班开班仪式成功举办

8月11日,由青岛锦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锦绣非遗’染艺系统课程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开班仪式在青岛大学图书馆举行。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青岛锦绣非遗研究中心主任侍锦作为研修班主办人进行开场发言,青岛市市南区文化馆馆长董婷受邀出席致辞,来自青岛各大高校、企业的10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本次研修班特邀国内知名民间艺术家、青舍染艺工作室创始人、国家艺术基金导师张湜进行主讲,开展为期10天的研培教学活动。研修课程将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涵盖基础理论、技能实训、实地考察、作品汇展等。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扎染技术的定义与方法论、蓝染+扎染的基本技术方法与原理、构建技术推演思维模式、鉴赏国内外优秀的扎染作品等进行展开,提高学员们在文化艺术、工艺技术、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作为研修班的班长同样也是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彭卫丽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经常充电、精进,提高,这样才能把前沿的知识输出给学生。张湜老师的课程在业界赞誉度很高,一直关注,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学习到了。”;来自事儿纺织企业的设计师祝阿冬表示“本次研修班的课程设置非常好,有助于我深入系统地了解各种染色工艺,填补专业知识空白及提升专业度,能更顺畅地进行产品开发,非常期待接下来10天的学习”。

开班仪式上,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青岛锦绣非遗研究中心主任侍锦表示,“本次锦绣非遗染艺研究性学习开班,将深入系统开启非遗研究性学习班,做好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常态化宣传、交流和体验活动。全面探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扎根社区推进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传播,打造好‘五个一’社区非遗传承新范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自2021年,国家提出“非遗在社区”这一新的非遗保护模式后,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就越来越看重其给当下和未来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在”社区,让非遗被关注、被看见、被触摸,“非遗在社区”打开了更多非遗“复兴”的想象空间。“大多数传统文化的没落和消逝有时候并非源于‘不需要’,而是‘看不到’,我们无论是做非遗的研学社还是研修班,都是希望以一种更开放的视角创造条件,让非遗进入生活、扎根群众,只有在生活中呈现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传播。”侍锦说。

现如今,锦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正努力探索与实践非遗在社区的新路径,创新非遗在社区运行机制,致力于打造非遗在社区的文化生态,建立社区非遗活动品牌化。做到处处看得见,人人都知道,家家都参与的非遗在社区的长效传承机制,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群众美好生活。(智慧青岛 刘爽)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