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动态与信息采集交流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举办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2日讯 8月21—22日,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动态与信息采集交流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德泰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海水鱼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主办,由青岛综合试验站协办。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18个综合试验站的站长与信息采集员代表齐聚一堂,就海水鱼产业发展动态和信息采集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交流。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二级调研员刘光明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刘光明对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负责人表示欢迎,对海水鱼体系对西海岸新区海洋水产业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在深远海养殖、区域品牌培育、种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进展,并希望与会专家能与新区海水鱼养殖企业建立合作,推动我区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研究员参会并致辞。关长涛研究员介绍了体系本年度的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强调了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综合试验站需积极调研产业动态,及时归纳产业技术需求,并根据产业需要提供技术服务。

在产业动态交流阶段,首先国家虾蟹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孙琛教授、国家淡水鱼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姜启军教授、国家海水鱼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杨正勇教授分别就虾蟹产业、淡水鱼产业、我国渔业发展动态作了报告。

孙琛教授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对虾生产国、对虾主要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在全球对虾生产与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对虾养殖以南美白对虾为主要品种,产量稳定增长,2022年达到280多万吨,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涌现了出温棚集约化小池养殖模式和光伏养殖渔光互补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占比较大。但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产业组织化程度仍需提升、国内消费市场不够旺盛等问题,建议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均应回归理性,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养殖规模。

姜启军教授指出:罗非鱼、鳗鱼、鲟鱼、鮰鱼、鲑鱼和鳟鱼等特色淡水鱼是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淡水鱼的出口额、出口量均占到全部水产品出口的10%以上的,多年来一直处于出超状态,成为维持我国水产品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因素。罗非鱼、鳗鱼是我国特色淡水鱼最主要的出口品种,分别提供了约52%和42%特色淡水鱼贸易顺差额。产业面临着美日等主要市场的需求低迷使得出口的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等问题,建议加强对罗非鱼、鳗鱼等产品贸易动态的监测,促进鮰鱼、鲟鱼等品类的出口,将其培育成水产品贸易的新亮点和增长点。

杨正勇教授指出:作为大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为国人提供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动物蛋白,水产品产量超过了猪肉、牛肉与羊肉之总和,在新起点上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这不仅体现在我国水产品供给能力、渔业科技综合支撑能力、渔业产值与渔民收入等指标大幅提升,而且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趋势正在逐步扭转,我国渔业的国际影响逐步扩大等方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渔业发展仍然压力巨大、任重道远。为此,建议不仅要加强苗种选育、配合饲料、疫苗防控、养殖模式等技术研发与集成,而且要重视保险、投融资等体制机制创新。

随后,各综合试验站负责人分别就各自示范县区海水鱼产业今年的发展动态进行了交流。

会议第三阶段,产业经济岗位就产业信息采集的新要求进行了培训,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首席科学家关长涛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发言,肯定了本次交流会对各综合试验站交流产业动态和信息采集工作方法的积极作用,有助凝练产业技术需求,有助于提高产业信息采集与统计的工作质量。

下午,参会人员考察了西海岸新区海水鱼种业企业和养殖企业,并现场解答了企业在繁育养殖、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