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很难像消费互联网一样,一套服务方案“包打天下”。随着工业互联网向越来越多行业领域渗透,应用程度在企业越来越深,必然会催生更多“双跨”平台出现来满足市场。
“双跨”平台加速扩容背后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3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业内称“双跨”平台)名单。名单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首先,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自开展“双跨”平台遴选以来,首次将年度新增平台单独拎出来予以公布。其次,从数量上看,新增23家的“扩容”规模,不仅创下历年之最,数量甚至逼近过去几年所遴选出的全部“双跨”平台总和。此前,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的国家“双跨”平台为28家。
此番大幅扩容,出乎不少人的预料。但若仔细梳理“双跨”平台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如此扩容幅度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双跨”平台代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高水平,它不局限于单一行业领域,平台可以接入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垂直平台,提供跨行业跨领域赋能服务。国家自2019年开展“双跨”平台遴选,当年共有10家平台入围。2020年,数量增至15家。2021年,入围企业以及数量均与上年相同。2022年,数量增加为28家,相较上一年近乎翻倍。
国家“双跨”平台加速扩容,是工业互联网探索和实践逐步深入的产物。近年来,制造业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肉眼可见地提高。2022年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显示,近六成受访企业高管表示在未来一至两年会增加数字化方面的投入,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必选项”。具备广泛资源链接能力的“双跨”平台是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供给方。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双跨”平台平均工业App数量达8738个,平均服务企业数量超过23.4万家。
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就需要更多优质的供给。与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便是个性化需求强,不同行业的产业运行方式和生产制造模式差异巨大,很难像消费互联网一样,一套服务方案“包打天下”。尽管“双跨”平台都具备跨行业跨领域的属性,但通常所“跨”行业领域仍与自身所在行业具有一定行业共性。有工业互联网平台负责人曾坦言,没有哪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能把所有的行业覆盖,“一家通吃”的局面不会出现。因此,随着工业互联网向越来越多行业领域渗透,应用程度在企业越来越深,一定会催生更多个性化的细分行业领域需求,这必然会催生更多“双跨”平台出现来满足市场。
站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角度,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方兴未艾,意味着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捕捉的产业机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虽然数量众多,但全行业仍然面临基本的发展难题待解。最为典型的要数平台的盈利和变现问题。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仍集中于短期的“项目型”盈利和中短期的“平台+服务”盈利模式,但这两种模式的增长性都十分有限。平台企业只有转变为“数据+应用”的中长期盈利模式后,才能真正走向发展的“拐点”。在全行业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竞争格局的改写。在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有所布局的城市,应该把握住行业发展的窗口期,加大培育力度,形成竞争特色和优势。(孙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