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变量”

招才引智不一定都要盯着两院院士、诺奖得主、长江学者这类金字塔尖的学术型人才,也要关注到“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如何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变量”

最近采访许多在新兴产业领域创业的企业时,他们都会流露出共同的“人才焦虑”,采访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提到同一个诉求:希望帮忙多宣传推介一下,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这些诉求很有代表性,需要高度重视。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青岛当前重点发力的24条产业链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十大新兴产业链普遍存在较大的高端人才缺口。城市想要制胜未来,除了构建强有力的产业体系,更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发挥好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方面,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需要从高校院所入手。拥有强势学科专业的高校院所本身就是一个创业人才种子库,为城市新兴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橡胶工业的“黄埔军校”,孕育了软控股份、赛轮轮胎、高测股份、海泰科、科捷智能等多家青岛上市公司,对整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但在集成电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青岛还缺少拥有这类王牌专业的院校,高端人才培育的生态尚未形成。

青岛在本土高校专业设置以及引进外地高校院所资源方面,要与新兴产业实际需求更加匹配。无锡、苏州等“高校弱市”集聚创新人才的做法值得借鉴,它们与国内外知名高校

院所的合作项目大多瞄准未来产业。以集成电路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二的无锡为例,出台的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强化人才支撑,市内高校每新增一个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就给予奖励,并与东南大学共建微电子学院,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另一方面,要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等新兴产业需求来量身定制人才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提升产业与人才的融合度。

招才引智不一定都要盯着两院院士、诺奖得主、长江学者这类金字塔尖的学术型人才,也要关注到“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在高层次人才认定上,应当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等评定人才的标准,强化企业对人才的评价,将新兴产业亟需的创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群体纳入。无论是博士生还是本科生、大专生,无论是科研人才还是管理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此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是民营企业,招才、留才问题较为突出。一家新能源初创企业就遇到过这样的烦恼——签约的硕士、博士选择了国有企业,虽然人事部门“创收”了违约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帮助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招才引智,鼓励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入民营企业,打破就业市场对体制内工作的迷恋,让优秀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多元化。

面对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只有释放人才引力,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精准匹配,才能夯实城市的未来竞争力。(周晓峰)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