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经典游记带你领略古人秋游之趣

深秋来临,正是秋游的好时节。

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份独属秋季的乐趣,古今俱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五篇古人“秋游”时所写下的游记散文,一起来品味古人的秋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节选)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图 / 中评社网站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赏析:

这篇游记描写了元和四年九月柳宗元在法华寺游览,发现了西山胜景,于是渡过潇水,登上西山顶峰,饱览了山峦秀色,体验了山水的情趣,顿觉胸怀开阔,达到了物我合而为一的忘我境界。

当时,柳宗元被贬永州,此地非常荒僻,地瘠民贫;但山水幽美,景色秀丽。柳宗元身遭贬谪,内心郁闷,因而寄情山水,搜奇觅胜,写了二十多篇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8篇被称为“永州八记”,本文为“永州八记”第一篇。 

后赤壁赋(节选)

【宋】苏轼

宋人·《赤壁图》 / 故宫博物院网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赏析:

这篇游记上承苏轼于壬戌年七月所写的《赤壁赋》,描写了当年十月再次夜游赤壁的情形。全篇没有沿用前赋主客问答的形式,显得更加散化,构思了夜游赤壁、攀登峰顶、泛舟长江及遇鹤梦鹤的情节,将意旨寄寓在生动的景物描写与情事的叙述之中,含蓄隐晦地表达了作者的苦闷和孤独,并借用“孤鹤”的意象抒发了作者的超脱情怀。

游天平山记(节选)

【元末明初】高启

天平山秋景 / 天平山网站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指天平山而游焉。

……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飂飂,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

赏析:

本篇游记作于1362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九月,描绘了作者及同游者游览天平山时的神态、感受。节选部分表现出了登高远眺的辽阔境界,而且写出了作者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天平山在江苏苏州,以枫、泉、石为著,并称三绝。山顶平整,可远眺太湖,是苏州名胜之一。

游黄山日记(后)(节选)

【明】徐霞客

黄山莲花峰 / 中国黄山微信号

戊午九月初三日,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下,陡甚,即旧向黄山路也。……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

……

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既陟而磴绝,疑而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坡侧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迭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方徘徊欲升,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开阔舒朗,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赏析:

这篇游记选自《徐霞客游记》,是作者于1618年九月游览黄山的日记。两年前,作者初游黄山时,因雨雪阻隔,未能登上黄山最大的两座山峰,天都峰和莲花峰。这次作者克服重重艰险,终于实现了夙愿,饱览了令人叫绝的奇特景观。节选部分生动记述了作者登顶黄山最高峰——莲花峰的情形。

燕京岁时记·九月九

【清】富察敦崇

陶然亭 / 陶然亭公园网站

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榼,出郭登高。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城等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赏析:

《燕京岁时记》是一部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其中有很多关于民俗学的资料。本段记录了老北京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民间习俗。

(来源 | 教育部新闻办 文字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赤壁赋》《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中国古代游记名篇选读》《燕京岁时记》等)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