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人工智能“展翼”向未来

崂山:人工智能“展翼”向未来

集聚13家人工智能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余家行业应用企业,上半年规上企业营收过百亿

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

大语言模型搅动人工智能“一池春水”,产业基础雄厚的崂山,正以挺膺之姿加速奔向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舞台——

近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暨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第五届“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成功举办,来自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头部企业代表齐聚崂山,共话属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崭新未来。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以来,崂山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已经不止一次站到“聚光灯”下。

9月21日举办的中国报业协会首届报业传媒元宇宙应用大会上,在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全国主流媒体关注下,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作重点推介;9月13日,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所调研的三个项目均在崂山区,凸显出人工智能发展的“好成色”;而在更早些时候,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曾分赴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作招商推介,引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户……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崂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风驰电掣之势。

打造算力服务支撑供给地

作为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之一,算力被誉为人工智能的“发动机”,每一次产业浪潮的涌现都离不开算力推动。

进入2023年,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算力成为国内各大城市竞争的代名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纷纷布局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也不例外。

2月23日,全市首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之一的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揭牌,当日,首期规划100P算力的山东省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便上线运营。自此,崂山乃至整个青岛的人工智能类相关企业有了普惠算力支持。来自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该算力中心上线至今,已累计服务企业及科研院所超200家,算力使用率达到80%。

在崂山区,普惠算力的效应持续释放。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该校依托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的全球首个应用于海上安全、海洋能源开发与保护、远洋运输和海洋渔业等领域的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气象局采用。

实际上,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上线,还只是崂山区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第一步。就在该算力中心上线的同一天,首期规划150P算力的青岛海之心计算中心签约,计划年内投用,可为大模型训练及产业化应用落地提供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算力及大模型数据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此外,在9月22日举办的2023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云天畅想在崂山区建设的虚拟现实算力中心正式上线。与前两者不同,该算力中心是GPU算力新基建项目,不仅能够赋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为崂山区内容制作、应用等虚拟现实企业提供图形、渲染等算力服务,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全国范围内的合作伙伴使用来自青岛的元宇宙算力服务。

点亮“算力灯塔”,崂山区通过聚力打造算力服务支撑供给地,牢牢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底座。

成为软硬件融合创新策源地

除算力底座外,要建强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还需在强链、补链上下功夫。

依托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这一平台载体,今年以来,崂山区围绕信创硬件制造、复杂算法软件研发、模型训练与数据服务3条新兴赛道,以及智慧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六大应用场景,持续向园区内导入优质产业项目。

不久前刚刚落户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标贝科技就是其中佼佼者。“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提供的诸多便利条件,为我们免除了发展的后顾之忧。目前,我们已经围绕人工智能平台、大模型、语音交互等细分领域,在青岛开展相关业务。”标贝科技区域负责人栾永乐说。

做好强链文章的同时,瞄准产业发展短板,崂山区还精准施策,做好补链文章。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分支,已成为先进装备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但相较于长三角、大湾区等先进区域,崂山区企业在机器视觉领域的布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率先发力,推动成立山东省首个机器视觉概念验证中心,并与国内多家机器视觉领域人工智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今年4月,我们还启动建设了山东省首个计算医学概念验证中心,助力医药健康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快速实现成果转化。”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执行院长赵宇波表示,当前,该研究院正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汇聚。

今年以来,崂山区精准引入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核心配套企业。数字是最好的注脚——2023年上半年,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营收约110亿元,增长53%,已集聚13家人工智能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集聚200余家产业骨干企业,较去年新增50家。其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内新培育上市企业两家,累计5家;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累计7家;新认定省“瞪羚”企业9家,累计达到21家。

突出抓好招大引强,崂山区通过完善包括硬件、软件、内容、应用在内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建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向着成为软硬件融合创新策源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建设产业智能化应用引领地

预测台风、研发新药、识别故障、制定生产计划……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头雁效应”已然显现。

崂山区是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区之一,在加快集聚资源要素、完善产业生态的同时,还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内,围绕城市治理、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打造行业大模型,继而赋能各行各业。

例如,由东华软件开发建设的崂山区城市云脑已于今年6月正式启用。该云脑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城市治理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科学治理,其构建的空天地一体视觉智能感知体系,依托卫星遥感、分布式无人机群、建设覆盖全域的智能视频感知网,配给AI算法智能解析,可实时感知相关城市事件。

家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聚焦居家健康场景,推出新型居家健康整体解决方案,构建起行业居家健康数字大脑,实现“医院治病”转向“居家康养”的新型家庭健康服务。通过该场景,只需要30秒,即可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准确获取相关健康报告,检测健康状况。以场景建设带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应用落地,崂山区正通过推出一批“AI+”青岛方案,着力建设产业智能化应用引领地。

推动全球科技版图深刻变革的人工智能,正在创造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机遇的未来。锚定建设全国一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目标,崂山区以产业链条为“主战场”、以专业园区为“主阵地”,加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升级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