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盛幕再启 “峰”云际会迎接新一轮开放机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10月11日,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正式启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青岛,海滨之畔,互利共赢的时代机遇奔涌而至。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围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实践、产业投资布局新趋势、打造营商环境新成效、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设置六大议题,打造更加精彩、更富成效、更具影响力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

应者云集,以对话凝聚合作共识;风云际会,交流中成就美好未来!

2019年,第一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办,这一国际间的交流平台就此构建,一系列凝聚共识的对话在此开展。

四年同行,峰会已然成为闻名遐迩的品牌峰会,也成为了中国与跨国公司在时代浪潮中交流互鉴、寻求合作的重要窗口。

过去,峰会迎接了总投资274.2亿美元,合同外资103.3亿美元的195个外资项目集中签约,见证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商务部首次举办“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新形势和新机遇之下,峰会盛幕再启,立足全球视野向发展的远方眺望。

本次盛会坚定宣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展示地方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机遇,更广泛凝聚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共识。峰会发布《全球跨国投资不确定中的确定性》研究报告,同时,本次峰会山东与跨国公司达成一批新的合作事项,推动洽谈及签约项目194个,总投资206亿美元,涉及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产业,引领未来发展风向。

聚商融智,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见证合作共赢。

01

重装亮相,构建交流平台

沿着海风吹拂的方向,青岛国际会议中心海上大坝上,“跨国公司与中国主题展览” 总展览面积约10000平方米,汇聚231家企业和1600余件展品,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成果、先进技术及合作意向娓娓道来。

漫步展厅,山东重工、中通、高合等企业将电动挖掘机、新型客车以及新款新能源汽车“搬”到现场,展现制造“硬核”力量;全球首个商用于能源行业的AI大模型、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全球唯一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等100多项尖端技术悉数“到位”,配以专业讲解让前沿技术成果竞相绽放。

展厅一隅,商务休息区内也能够看到参会者品尝山东特产,分享对产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规模大,范围广,内容精,不仅是展览所呈现的特点,也是本次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基调。

本次峰会聚焦新时代跨国公司与中国产业界的合作,延续往年的高规格又一次重装亮相。

“朋友圈”扩容——本次峰会有422家跨国公司参加,其中有146家跨国公司首次参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多样化活动——开幕式、嘉宾会见、投资促进主题沙龙等14大类24场活动创造充分交流机会,新一轮合作即将萌发。

开幕式现场发布了《全球跨国投资不确定中的确定性》研究报告,围绕全球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投资布局等议题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提供信息参考和行动指南。

此外,本届峰会的主宾省——湖南省,以及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还举办主题推介活动,介绍当地产业优势、支持设立研发中心等吸引外资政策,推出一批合作项目。

峰会搭建起交流平台,多方力量汇聚青岛,共同拥抱开放。

02

持续开放,打造合作“实践场”

一场峰会,发出了谋求共赢、探讨合作之声,作为东道主的青岛,其使命也不止于“办好一次会”。搭建平台的同时,青岛也是国际合作的理想承载地,在宏阔的全球视野下,以最大诚意将“合作共识”转化为共赢的丰硕成果。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青岛本身就已足够熟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这里落地扎根、发轫成长。目前,青岛已经累计引进来自17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394个项目,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

益海嘉里、阿斯利康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选择“追投”青岛,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尼得科电气智能制造等跨国项目快速推进,2023上半年,青岛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占全省比重24.4%,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5个。

行业巨头落子后又纷纷加码,成为企业在华投资的理想之地,这份认可与城市开放的姿态息息相关。

位于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关键节点的青岛,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开放战略的加持也为城市吸引外资构筑了强磁场——

青岛肩负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战略使命,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构建培育出适宜国际合作的土壤。

目前,上合示范区开行21条国际班列线路,集聚贸易主体2000余家,带动青岛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2018年的361.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73.6亿元,年均增长24.2%;搭建10多个贸易平台,吸引产业、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集聚。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也在持续以机制体制创新输送对外开放的“青岛方案”。

青岛提出聚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向开放迈步,朝共赢前行,可以预见这条合作之路也将愈发宽阔,更多机遇正在路上。

03

面向未来,青岛“准备就绪”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二季度以来,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本次峰会上,一系列恳谈会和推介会又进一步释放着中国开放的热情,碰撞出合作的火花。

发展的热土叠加开放的态度,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与跨国公司之间还将迎来更多机遇,实现更为深入的合作。

承接合作落地,实现多方共赢,青岛同样做好了准备。

夯实自身,2022年,青岛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围绕24条产业链打造更具韧性、更为丰富的产业生态。累计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省瞪羚企业344家,京东方、奇瑞等大项目接连投产,2023上半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形成覆盖面更广、动能更新的产业积累。

向外看去,随着海尔、青啤等本土龙头企业相继“出海”,海尔埃及生态园、青岛啤酒海外生产基地、森麒麟泰国工厂等项目持续推进,青岛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理解跨国企业发展需求。

正是因为拥有日益完备、动能澎湃的产业生态,能够“读懂”跨国公司发展逻辑,青岛有能力“接住”更多价值链上游的产业项目,甚至成为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的落脚处。

与此同时,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帮助青岛培养更加有利于合作的土壤。

今年以来,青岛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如青岛市商务局今年联合相关部门印发《青岛市重大外资项目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关于青岛市外资研发中心核定办法的通知》等政策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市口岸办会同相关口岸单位制定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24项措施,构建高效便捷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

这一系列具体的行动,实际上也在释放着积极的信号。向好的政策、城市的态度往往会为跨国公司提供稳定的预期,从而放大其来青发展的意愿,达成更多合作共识。

打造品牌,峰会建立起长效机制,共赢的盛会永不落幕;多年携手,青岛发挥对外开放窗口作用,与跨国公司一道奔赴未来。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