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追求精神上的幸福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他们下班后,或来一场Citywalk,在城市的风景与日落中治愈精神内耗;或与多时未见的朋友打卡一家网红餐厅,用美食抚慰运转一天的身心;又或痛快地来一场剧本杀,沉浸式地与现实生活暂时说“拜拜”。现在,年轻人又以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打开自己的夜生活——上夜校。
“夜校”是什么?
夜校的英文是“night school”,朗文词典的解释是为白天工作者开设的夜间课堂。19世纪,意大利政府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所夜校,主要是为减少文盲、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夜校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并向成人教学方向发展。在中国,则出现了所谓的“夜大学”,它属于成人高考的一种学习形式。当时,许多中国年轻人都会选择上夜校以改变命运,属于他们的夜生活不是霓虹璀璨的夜市,而是灯火通明的教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夜校不再局限于升学与考试,而是被一些走在前沿的城市赋予了新的内涵。
连日来,上海的一所艺术夜校“火”出圈。夜校课程涵盖十分广泛,且均有专业老师授课。不仅有声乐、美妆、扎染、桥牌、花艺等时髦元素,还有PPT制作、iPad插画、手机摄影等实用课程。多样的课程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想来消磨时间还是想丰富技能,在这里,总能找到一门适合自己的课程。
“火出圈”的夜校,让年轻人在繁忙工作之余有了新去处,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夜校”的火爆,反映了年轻人对公共文化生活的一种真切向往和客观需求。为顺应这样的需求和热情,近些年,各地公共文化机构推出了不少为年轻人打造的新场景、新举措,让更多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在四川成都,文化馆新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设计了街头艺术空间、黑匣子剧场、沉浸式体验厅等;在广东东莞,针对“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4岁”的特点,举办“潮业态、潮音乐、潮非遗、潮生活”等活动;青年文化夜校在广州也大为火热。
年轻人为何对上夜校如此青睐?
经济实惠,“花小钱办大事”。以上海市民艺术学校为例,12节课只需500元,平均一节课只需要一顿外卖的钱就能上到外面动辄好几百的精品好课,如何让人不心动。
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经过一天的疲惫工作,下班去插个花、学个烘焙、听个苏州评弹,“夜校”用独有的松弛感抚平了那根精神上紧绷的弦。在这里不必担心KPI,不用担心考试竞争,不必强迫自己做无效社交。你可以暂时与繁忙的生活做“切割”,恰到好处的节奏让身心得到调剂。
培养兴趣爱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乐器、舞蹈、烘焙、戏剧、桥牌……对这些投入其中的年轻人来说,“夜”可以用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校”则是让他们找到同类、发掘兴趣的空间。
治疗“拖延症”。很多人办了各种瑜伽课、健身课的会员卡,没用几次,就以各种借口不想去。在上海夜校,如果旷课超过三次,就会被取消下次报名资格,这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监督作用。
学了课、省了钱、提升了技能、充盈了生活,“夜校”究其内核,实质上承载的是当代年轻人在工作以外释放出的活力。“与其50岁时遗憾,不如30岁时去完成”,充实人生体验、加强学习充电,是人们的终身课题。这些夜校课程会在某个时刻,幻化为生活里的一束光亮,在庸碌的生活之外,给予年轻人另一个充满可能性的选择。(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逸群)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