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工业软件不断迭代进化,AI等新兴软件加快突破,围绕提升平台软件发展能级等多方面加快发力
青岛软件业“刷新”:“筑基”产业升级
说到当下的基础性产业,除了芯片、半导体,还有一个不能不提,那便是软件。
这个上世纪50年代前后为了方便使用计算机而诞生的“新物种”,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如今已经无处不在,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已经到来。
换言之,城市产业竞争力与软件的高度绑定是前所未有的。一座城市,如若软件产业高度发达,将为产业能级提升起到几何级带动作用——贡献其本身产业收入之外,还将推动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青岛作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依托自身制造业基础,在工业软件、装备自动控制产品等相关产品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近两年来,青岛软件业顺应行业发展前沿趋势,加快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工业软件等工业互联网产品不断迭代进化的同时,AI等新兴领域加快突破,为产业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软件定义”下的新机遇
当下,无疑是青岛软件业发展“最好的时代”。
回望青岛软件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脱胎于制造业是软件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海尔、海信等制造业龙头企业是青岛软件收入的重要贡献者。某种意义上,在产业发展初期,说制造业企业哺育了青岛软件业也并不为过。不过,也可能正是由于这样的产业基因,长久以来,青岛并没有出现面向消费端的“爆款”软件产品,显得“籍籍无名”。
但如今,软件业步入发展新周期,青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软件行业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对青岛来说,最大的利好莫过于数字经济正由消费互联网加速向工业互联网发展。
打车软件、外卖软件、购物软件、短视频软件……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在改善每个人生活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过去没有的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将遵循类似逻辑。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持续攀升,对相关软件及服务的需求也将明显增长。
据市场咨询机构IDC预测,2023年中国工业企业IT支出超过3000亿元。而从趋势来看,2021-2026年,该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大约为10.3%,其中软件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大约为17.1%。而赛迪顾问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8647.5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
与此同时,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也在持续拓展软件行业新赛道,更多行业机会得以涌现。
去年底发布的《2023年青岛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智强链”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塑造产业特色新优势,围绕增强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加速新兴软件谋划布局、提升平台软件发展能级等多个方面加快发力,无疑也体现出青岛对这一轮产业机遇的看好。
拉长长板,工业软件加速“进化”
工业软件是现代工业的“大脑和神经”,应用于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与其他类型软件不同的是,由于工业软件中包含着大量工业知识和经验,全球工业软件巨头通常也是在工业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的企业。它们自身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需求率先推动了软件业务发展。同时,足够多的验证、试错场景能让软件产品快速迭代并一步步走向成熟。
近几年,青岛发力工业互联网,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由此带动工业软件产品加速创新和进化。
已在工业软件上深耕20余年的鹏海软件就是一个极好的观察窗口。作为海尔集团旗下企业,鹏海软件发展初期主要服务于海尔内部需求。近年来,随着海尔对数字化转型及工业互联网探索的逐步深入,鹏海软件重点聚焦生产控制场景,加快产品优化升级。
“当前,企业对工业软件的需求已经从单点产品转向整套解决方案。”鹏海软件售前相关负责人刘小平介绍,单系统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不断提升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才能应对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
以面向印刷线路板组装工厂的产品为例,鹏海软件开发了制造运营管理产品,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仓储管理、数据分析等软件的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产品应用后,能节省人员60%,物料管控效率提升15%,良品率提升10%。”刘小平表示,目前产品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如今,鹏海软件的技术方案及成果已应用于家电电子、注塑、汽车、煤矿等多个行业,每年落地服务制造企业超50家。
类似的企业在青岛还有很多。软控股份作为全球领先的轮胎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聚焦行业共性需求,打造自主软件产品;海克斯康持续输出本土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持续推动仿真软件升级;弯弓信息研发工业操作系统,为工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大脑”……依托这些企业,青岛正在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突破新兴软件,打造全新增长极
9月27日,青岛举行了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企对话活动。全市1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代表及行业协会,围绕当前发展痛点、难点及对青岛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提出诉求和建议,市相关部门及区市现场给予回应答复。
活动的举办是近两年来青岛加速新兴软件谋划布局的缩影。软件与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是软件行业的主流趋势。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加速成为软件行业的基础支撑技术。今年以来迅速蹿红的大模型公司OpenAI的创始人之一Andrej Karpathy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人工智能技术将把软件带入“2.0时代”。
自2019年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为软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算法替代人工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核心。海信网络科技以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为主要业务。近年来在传统软件产品的基础上,持续深化AI技术的应用。目前,在交通缓堵保畅、城市精准治理、轨道安全运行等领域积累了160多项AI场景算法,平均精确率大于90%,实战效果行业领先。
当前,大模型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如何应用大模型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能力,是海信网络科技正在发力的重要方向。“以智能交通方案为例,目前我们正聚焦交通垂直场景,开展视觉大模型及语义理解大模型的研发。”海信网络科技智慧交通本部总监董宇介绍,大模型技术将率先在优化产品使用体验上发挥作用。
事实上,不仅仅是海信这样的大企业,这两年青岛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发力,吸引了一批创新企业前来落户。作为产业的新鲜血液,它们的加入带动更多中小软件企业拥抱AI时代。
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于2020年底落户即墨区,是国内领先的制造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前不久,该集团发布了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及相关产品矩阵,并联合中国信通院编制国内首个工业大模型标准。落户青岛以来,该集团持续推动AI技术在制造业领域落地的同时,还并购了成长于青岛本土的企业奥利普,通过技术赋能、管理赋能及资本赋能帮助企业加速发展。
C++语言的发明人本贾尼·斯特劳斯特卢普说:“人类文明运行在软件之上。”可以想见,软件产业的不断突破发展也将滋养青岛其他产业提升竞争力,助推青岛产业能级提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