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丝路新“驼铃” 隆起开放大平台

上合示范区积极打造互联互通新通道、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编织人文交流新纽带、健全地方交往新机制

奏响丝路新“驼铃” 隆起开放大平台

俯瞰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 邢志峰 摄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青岛企业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唯一充电网生态运营商,与哈萨克斯坦最大汽车销售公司Astana Motors(阿斯塔纳汽车公司)签署充电网生态共建合作协议,将共同助推哈萨克斯坦新能源汽车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生态圈建立。

回溯此次合作的契机,不得不提及今年9月份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举行的上合示范区与哈萨克斯坦企业座谈会。彼时,作为受上合示范区邀请共同出访哈萨克斯坦的青岛企业之一,特来电国际业务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林在活动中作专题推介,介绍了特来电在充电网生态领域的技术成果和生态体系。

“座谈会刚进入交流环节,阿斯塔纳汽车公司代表就来到我的座位前,询问公司和产品情况,双方交谈很详细很深入,很快就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杨林介绍,在随上合示范区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期间,特来电还与该国塔什干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将国内充电网产品、平台、运营、运维解决方案在塔什干大规模应用,搭建当地充电网生态运营体系。

特来电产品“出海”,是上合示范区发挥公共产品属性,不断促进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生动剪影。通过持续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上合示范区已开行31条国内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今年1至8月,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双向投资额达到1477.3万美元,同比增长30.7%。

“上合足迹”密集坚定

链接世界的能力,是考验国际化平台影响力的核心标准。在共享“一带一路”机遇的背景下,上合示范区积极打造互联互通新通道、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编织人文交流新纽带、健全地方交往新机制,用坚定密集的“上合足迹”,让丝绸之路焕发生机与活力。

今年9月份,山东省国际道路运输TIR中俄通道、山东省首班中欧班列(齐鲁号)“中俄快线”专列相继在上合示范区开行,对于外贸型企业来说,两项新物流通道的开设,进一步缩短了与俄罗斯间的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企业组织生产、物流贸易和资金周转提供了稳定预期。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介绍,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已开行首班中欧班列(上合示范区—越南同奈)、首班JSQ奇瑞汽车出口专列,开行31条国内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1至8月,开行中欧班列682列、同比增长30.4%、居全省首位;签约上合示范区—乌鲁木齐—撒马尔罕国际航线,全货机航线达到12条,开通面向上合组织国家海运航线42条,构建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加速成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在健全地方交往新机制方面,上合示范区建立“友城合作+双园互动”地方经贸对话合作机制,与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等22个国家的51个园区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首届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上,上合示范区联合国内19个、上合组织国家21个园区,发起组建中国—上合组织产业园区联盟,促进信息共享、物流互通、项目对接。

打开更多合作窗口

聚焦上合组织国家间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中的痛点堵点问题,上合示范区创新搭建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上合经贸综服平台”)、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等平台载体,推出“上合·银关通”等82项制度创新案例,不断提升投资贸易合作便利化水平。

这几天,北京泛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备货,按照计划,本月底企业将向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电子公司发去价值8.2万美元的机电产品。说到这次合作,企业总经理王淼感慨良多:“通过上合经贸综服平台贸易撮合功能,我们与Kazakhstan电子公司签了订单,但由于双方首次合作缺乏信任基础,此前在结算方式上没有达成统一,一度影响了公司生产排单。”后来,通过上合经贸综服平台跨境结算系统办理TT付款,买方可以先向卖方支付预付款,卖方根据订单内容进行备货,货物准备完成后买方再通过平台支付余款。“不仅办理流程简单、收款速度快,而且安全性非常高,可以很好保障后续合作问题。”王淼说。

上合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国首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领域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为用户提供“贸易+通关+物流+金融”为一体的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已吸引6000余家企业上线入驻,报关金额超300亿元。

此外,上合示范区还建设了青岛国际能源中心,自今年2月揭牌以来,已入驻120家贸易主体,上线原油、原油罐容、天然气、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等6大交易品种,交易额突破500亿元;通过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集中展示各国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生活场景和特色元素,销售各国特色商品,为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品走进中国市场提供窗口。

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通过上合示范区,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山东企业更加便利地享受到“一带一路”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

日前,位于胶州市洋河镇的青岛华尊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一批价值154万美元的纺织机械设备出口至印度,实现公司海外业务版图的拓展。“上合组织国家纺织业发达,纺织机械设备需求量大,我们看好上合组织国家市场,得益于上合示范区的发展优势,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渠道和机会与当地纺织商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频繁互动中,他感受到对方强烈的合作意愿,更加坚定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目前,公司出口至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业务量已占其海外业务的九成以上。

上合示范区公共服务产品属性不断强化,不仅为青岛本土企业带来了机遇,也促进着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在9月份举行的“共享上合机遇 区域协同发展”上合示范区走进喀什经贸合作交流会上,上合—喀什枢纽港合作项目等12个项目签约落地,以项目为引领,促进鲁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上合示范区还在北京、上海设立联络中心,启动投资上合·大湾区商协会战略合作,构建“联动长三角、协同大湾区”的合作格局;与甘肃、陕西等地开展联动合作,促进经济协作、物流联通、产业联动,合力拓展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市场。

未来,在搭平台方面,上合示范区还将全力突破上合国际城、枢纽港新城、卡奥斯新城等重点片区,确保上合大道7.6公里新建段年内通车,上合大厦、青创中心等载体2024年投入使用,规划建设“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容量大、功能全、服务优、底座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链接资源方面,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强与承担对外开放平台节点城市务实合作,推动年内中欧班列开行突破1000列;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达到120亿元、增长50%,力争引进过5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在制度创新方面,依托上合经贸发展研究院,开展示范区政策制度集成创新体系研究,开展“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积极争取能源、农业、贸易等领域关键政策支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王珊  通讯员  姜方梅)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