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病床前的特别调解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9日讯 日前,一场特别的离婚诉讼调解在平度某医院的病床前进行,与一般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心灰意冷、反目成仇不同,整个调解过程顺利而感人。

11月3日,平度法院旧店法庭受理了一起看似普通的离婚案件,在与当事人沟通后,承办法官发现该案并不如诉状中写的那样“普通”,这一起离婚案件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共同抉择,也是一场亲情的守候与付出。

孙某与尉某经自由恋爱于2013年登记结婚,次年生育一女。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在2018年遭遇了命运的转折。这年开始,孙某罹患重病,开始长期住院卧床。随着病情恶化,孙某逐渐失去自主行动能力,耳朵也不能听到声音,妻子尉某一直照料陪伴。为了尉某和女儿以后的生活考虑,孙某主动提出并说服尉某解除婚姻关系,但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去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经一家人共同协商,由尉某诉请法院解决困境。

鉴于当事人的特殊情况,承办法官同当事人协商确定在孙某住院的病房进行案件调解。考虑到孙某已无法听到声音,承办法官还提前为孙某准备了一份书面的问卷。病房内,孙某躺在病床上,其妻子尉某、父母与女儿都围在身旁。经与主治医生沟通得知,孙某虽受病情影响而失聪,但意识清楚,承办法官遂通过书写方式与其沟通。经承办法官再三确认,孙某表示坚持与尉某解除婚姻关系,同意女儿由尉某抚养,未还完房贷的房子也归尉某所有。尉某也承诺,虽然二人在法律上解除了婚姻关系,但依然会像以前一样照顾孙某和孩子。孙某的父母在一旁也同意儿子与儿媳离婚,并表示这一决定是一家人共同商议作出的,是为了儿媳和孙女的未来考虑,希望他们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完字后,这一家人悬着的心也有了着落,蒙在这一家人眼前的困境也迎刃而解。

乡村“小案”的背后,不仅关乎法理的公正,还关乎群众急难愁盼,不仅要“事了”,更要“人和”。平度法院将庭审搬到田间地头、社区乡村,搬到争议现场,搬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行动不便、生病在床的当事人现场调解,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让司法更加便利人民、贴近群众。(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刘春莉)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