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居民王娟巧手把大海做成花馍,还手把手将技艺传授给乡邻

一副普通的农家模样,却有一颗兰心蕙质。在西海岸琅琊镇,38岁的王娟是人皆尽知的“巧媳妇”,她捏、搓、揉、折,她切、刻、划、塑,一块块面团就变成了一件件活灵活现的海洋生物、神话人物、网游卡通。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都是发面蒸制,散发着麦香气,逢喜宴寿宴百岁宴,其受欢迎程度完全取代了西式蛋糕。 “巧媳妇”还经常举办公益性质的家庭课堂,手把手传授乡邻技艺,甚至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带来了启蒙。

王娟娘家在泊里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泊里红席闻名。像许多村民一样,父母亲常年弓身匍匐于高粱篾子之间,捆坯子、刮篾子、编隔子、挑席子,凭手艺撑起了一个家,这种劳作场景叠加在王娟的成长中,潜移默化加之基因遗传,让她也拥有了一双巧手、一颗匠心。

嫁到王家台后村,王娟与丈夫一起打理渔家宴民宿。王家台后村东临碧波银浪的龙湾,南靠千古名胜琅琊台,海岸线长2.7公里,风光天成,丰富的海产品让王娟在劳作中有了更具体的形象感受。

“每年夏天,很多内陆游客来度假,村里家家户户都住满了。五年前的那个夏天,雨水多,到了晚上孩子们没地方去,闷得慌,我突发奇想,不如带领他们一起玩面吧! ”王娟所说的“玩面”,便是面塑的初级阶段,因为她捏什么像什么,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调动起来,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挖掘,家长们纷纷表示加入这样的环节可以让旅程更有意义。

从此以后,“玩面”就成了保留项目。通过翻阅相关资料,王娟得知花馍盛行于明清,有1000多年历史,艺术风格独特,创作体系完整,包括“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生物是最熟悉的,从八爪鱼到美人鱼,从大海龟到海龙王,王娟已经可以做得栩栩如生。后又自费到烟台、招远等地学习技艺,凭借天赋与勤奋,做寿的“寿桃”、满月的“囫囵”、回娘家的“面鱼”,也很快做出了口碑。王娟又开始涉猎面塑,她从中国古典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寻找灵感,为了准确拿捏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她不停重复点刻、抹平,历经几十次才塑造成功——就这样,放下擀面杖就是面塑刀,成了王娟的日常。

网购海鲜花馍定制大海

王娟以工匠精神研习技艺,在古老的花馍艺术里融入地域特色,独成“琊镇派”。去年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第三届“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作品邀请展上,她的作品荣获了一等奖。每有乡邻登门学手艺,王娟都会倾心相传,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更是悉心帮带,助力一技之长。

“揉面是个漫长的过程,次数拿捏也有很多讲究。面团颜色、弹性稍微没达到标准,就要重和一遍。 ”王娟告诉记者,花馍主要以琅琊镇小麦为原料,和面很有讲究,是蒸出好花馍的基础。 “要将面粉加少许碱,制成面引子,发酵两天,再用面引子、酵母粉、面粉和成面团,发酵40分钟后,进行捏制。捏制好的造型需要完成二次发酵,才能放入蒸箱……”

采访现场,记者看到王娟将一块拇指大小的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随后用一把小刀灵巧地点刻出面塑人物的头部轮廓。王娟又通过切、划、挑等手法,一条条地做出衣纹的褶皱感。有的服饰需要展现出里外两三层的效果,不仅要在颜色上有所递进和区分,还要将纹理方向把握得当。王娟告诉记者,传统面塑通常以花鸟虫鱼、蔬菜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思念、祝福、向往等等心愿。五月端午或婴孩满月时,由舅家送外甥一个特制的大型圆圈面花,乡亲们叫“曲莲”,上面捏塑着鱼、龙、莲花之类,鱼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龙指时运亨通,青云直上;莲指幸福花开,喜气迎门。“所有面塑的内容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 ”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无不惊艳于王娟蒸制的花馍。他们甚至不忍下口,连说太漂亮了。一旦入口,又百吃不厌,搭配当地特色海鲜家常烧鱼,最是人间美味。旅程结束之前,不顾行李沉重,他们总要多买一些花馍带回去赠送亲朋,海洋主题最受欢迎,好像把大海一起带回去了。就这样,王娟花馍和龙湾一样,成了游客们离开青岛的思念。

让“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为了传播王娟的匠人美誉,王家台后驻村第一书记杨晓莉几乎做起了花馍代言人,线上线下不断推送。 “我曾经以为,海滨的美丽无非就是海浪轰鸣排卷,蔚蓝辽远壮阔到天边。然而,当我真的站在夏季王家台后村依偎的龙湾海滨时,我才知道,王家台后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更令人沉醉。 ”杨晓莉说,如果王娟的“指尖技艺”能逐渐转化为“指尖经济”,就可以带动更多群众成为民间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和传播者。

眼下,王家台后村正在积极筹划花馍传承体验班,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利用暑假时间,以公益课堂的形式,邀请王娟传授花馍制作技艺,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扩大花馍的文化影响力。“孩子们不应该只有塑料玩具和电玩网游,中国的传统文化接触的越早越好,花馍面塑至少更环保。 ”王娟说。

进入七八月以来,王家台后村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疫情防护进入常态化以后,人们放弃了很多出旅计划,但寄情山海仍是首选,来到这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踏浪戏海,吃海鲜品花馍,寻访琅琊古迹,陶醉在王家台后村的海韵山风里,乐不知返。王娟每天忙得像个陀螺,要大批量制作花馍,要去乡邻家辅导,还要带领孩子们“玩面”……

那些无法故地重游的,通常网购王娟花馍,指定海洋系列,因为海龙王会让他们想起“那一年的夏天”。(青岛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占筠 摄影 韩加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