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尚青岛,骨干作家们用心灵寻找乡村写作的现场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3日讯,当我们在青岛这样一座时尚海滨之城讨论乡村写作的时候,创作现场的真实性在哪儿?诗人欧阳江河坐在青岛海边的宾馆里,向岛城记者这样阐述:在写作意义上,所谓的现场是文本的现场,是内心的现场,是具有观念性的现场——我们坐在这儿,探讨的是内心灵魂意义的乡村创作现场。

7月28日,青岛市骨干作家乡村振兴专题诗歌培训班在黄海饭店举办,应邀来青开讲的欧阳江河与岛城作家分享了“新时代乡村诗歌的展望“。29日,青岛市文联又召开了青岛市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座谈会,岛城作家代表针对“乡村创作”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观与写作计划。

无论是深入到田间地头聆听乡村的声音,还是身在城市用心灵寻找乡村写作的现场感——在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岛城作家创作的焦点将对准乡村,用多种体裁描绘乡村振兴图景。


书写乡村,是精神内在的凝视

虽然生活在城市之中,欧阳江河却认为自己的创作与乡村文明有深厚久远的联系,“不是题材问题,而是精神内在的凝视。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本质上都是农民。 ”所以,欧阳江河一直致力于乡村文学的创作推广。

欧阳江河的乡村文学创作论,在青岛作家群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对于这座城市的了解、这方故土的深情,生活在青岛的他们对“乡村题材”有着更多本土化的阐述。 “青岛是一座半岛城市,渔村是与城市基因连带在一起的。 ”作家阿占用一篇《满载的故事》书写人与自然相互的豢养与驯服,唤起人们对故去的古早的共存模式的“乡愁”。阿占认为乡村是大概念的乡村,是天地自然万物。 “当下对乡村的书写仍然是对中华劳动智慧的书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书写。 ”青年作家王国梁参加了山东省作协组织的第二十届青年作家(乡村振兴题材)高研班,“作为从农村走出的孩子,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发生的巨变。 ”作为一名青年写作者,就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时代风尚,多利用新形式、新题材、新方法展示农村,书写生活,将个体与社会、局部与整体完美结合,在继承与开创中找准自我定位,构建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为此,王国梁调整并规划了自己的写作计划,“准备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创作完成一部乡村题材的中长篇小说和组诗,根在土地,记录乡村变化的多面。 ”

扎根土地,记录乡村变化的多面

“我的根从来没有离开过土地。 ”作家张金凤虽然青年时经历城市求学,工作后一直在胶州县城,从2003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 《岁月流歌》开始,她就在写乡音乡情。“近年,我的乡村题材创作也面临新课题,就是怎样融入生活,反映当下。这对我也是一个契机,要更多地深入到田间地头去聆听乡土故事,去发现动人的风景,去淘沥生活的金子。 “在张金凤的乡村行走中,一幅宏大的村庄变身画卷徐徐展开,她构思并初步完成了《村庄变身记》的纪实散文的构架创作。 “我一再阐述,乡村题材创作的重要性,人类的生活保障在乡村,人类的精神家园在乡村,人类从乡村出走去建设城市,最后很多人又返回乡村。返回村庄的人也许是几代人在此前就在城市扎根的,他们的后裔在衣食无忧之后,所思念的是精神的原乡。于是,去乡村民俗居住,去租几间房子,租一块地耕种,俯下身在土地上耕种,收获自己精神的满足。所以,乡村的振兴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书写乡村也是作家面临的一个大好时机。”

“我的感受里,还没有哪个地方像现在的中国人一样,似乎前几天还是个在地头上运用古老农具的‘天人’,南柯一梦后,手中的锄头变成了智能机械,牛羊变成汽车,村庄成了城市。 ”农民诗人陈亮,出生在胶州西北一个叫“后屯”的村子,他感叹时代伟力,创作了长诗《桃花园记》,“以恍惚、梦幻、幻觉、魔幻、荒诞、寓言或者神话作为底色的这么一个作品,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给与它的先天基因吧。 ”《桃花园记》是陈亮第一部长诗,“几乎融入了几十年来我对这个时代的最多感受、认知和艺术呈现。这里面有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青年、我的中年,和我经历的这个时代的影子。 ”

诗人小西认为乡村叙事需要警惕田园牧歌式的滥情与纵情于暗黑的书写,“乡村的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一定是复杂的,作家一方面要发现矛盾和冲突,一方面也要看到温暖向上的力量。 ”

多层次创作,青岛作家集体发力

中国作协召开“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之后,青岛市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座谈会也在市文联举办,青岛市作协主席高建刚总结了部分作家的创作并做出了展望,“青岛会推出多种体裁的乡村题材作品。 ”

报告文学方面,许晨2020年将完成一部《山海闽东》,这是中国作协与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项目之一,讲述的是当年习近平曾任地委书记的闽东宁德的扶贫事迹,题材重大。李辉的长篇小说《红衫湿》展现乡村百年发展史,从贫穷落后到新农村建设,试图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缩影,预计2020年末完成。诗歌方面,陈亮用诗歌的方式来书写另一种 “历史”和“真实”,他的诗集《桃花园记》将是长达2300行左右的现代叙事长诗,深入挖掘胶州东北乡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基因,深刻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乡愁”以及“中国梦”“城镇化”“乡村振兴”对于个人的现实意义,预计2020年底完成书稿,2021年出版。张金凤的纪实散文集《村庄变身记》(或名《田野盛开无忧花》),将记录当下热烈的乡村振兴图景,融中国梦、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于一体,反映当下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和精神追求,预计2020年10月完稿。阿占的非虚构散文集《海货》,是山东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之一,将通过“山,海,渔,歌——湾,港,船,岛”重塑海岛文化,预计20万字,2021年完稿。东紫创作了乡村短篇小说系列《好日子就要来了》《动物园》《想得美》《二合一的男人》《月村的斯芬克斯》《未了》等,写乡村人带头致富,乡村残疾人爱情,乡村老妇人生存状态,乡村生死观等。戴升尧创作了乡村题材长篇小说《桃源河畔》,张锐强、韩宗宝、李林芳等也正在创作乡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和诗集等。

在作家们独自完成创作之余,青岛市文联还组织系列活动,帮助作家们完成更多更好的乡村写作。除了青岛市骨干作家乡村振兴专题诗歌培训班、青岛市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座谈会,还将有第四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暨青岛市首届农民诗歌节在平度举办。(青岛报业全媒体记者 贾小飞)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