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推动我市连续三年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强;十二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2023》榜单中,青岛由全球第34位升至第23位,是近四年国内位次跃升最快城市。
突出战略支撑,争当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一是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全力保障崂山实验室高水平建设。全国“十四五”首个获批、首个开工的大科学装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总控数据中心主体封顶。山东能源研究院完成建设。获批全省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二是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持续完善实验室体系,新增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4家省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8家,占全省近40%。首设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支持青年项目、原创探索项目共250项。
三是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强链计划”,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出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全球首次实现铁系梳枝丁戊橡胶材料规模化生产。狠抓项目落地,支持一汽解放商用车研究院二期建设,中科院高端轴承示范基地项目封顶,新引进阿斯利康、国药科技城等一批重点项目。
突出创新赋能,点燃科技企业发展“强引擎”
一是做大企业主体。持续打造科技企业梯队,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9300家、同比增长33%,高新技术企业将超8000家、同比增长20%,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占到全省1/5。
二是做强研发创新。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新模式,帮助中小企业链接创新资源,为企业解决难题1800余项,获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推动超过38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
三是做足金融支撑。首创“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方式支持持股孵化,专注投早、投小、投科技。科技信贷“白名单”覆盖超过9100家科技企业,今年已投放信贷超860亿元。组织300多名科技金融特派员累计服务企业7000余家,帮助融资超280亿元。
突出惠民利民,提升科技改善民生“获得感”
一是医有所靠。深化医疗创新,为59万名儿童提供孤独症筛诊治疗,为全市90%以上孕产妇提供唐氏综合征、三体综合征等精准筛查,有效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二是住有所安。搭建大气环境网格监测空天地一体化平台,为大气污染精准监测和精细治理提供支撑。组织电磁威胁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目标识别率达到80%以上,织密公共安全屏障。
三是食有所选。实施现代农业科技项目30项, 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育成全国首个三倍体牡蛎水产新品种,解决牡蛎夏季供应“空窗期”问题。通过水肥调控、CO2气肥等新技术,推动阳光玫瑰葡萄等一批经济类水果增产增收。
四是行有所畅。依托胶东机场陆侧综合交通全域感知与协同运行项目,有力保障出行高峰。开展乘用车空气弹簧气囊关键技术研发,加速国产替代。
突出开放合作,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软环境”
一是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加快建设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圣彼得堡、比什凯克等海外协同中心。新获批3家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功承办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日韩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国际科创活动。
二是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今年全省新增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均在我市。出台支持青年科技人才20条政策。优化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持有效工作许可外国人超过5000人,其中A类1200余人,占全省60%。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硕果计划”,制定概念验证、场景应用、绩效评价等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节点。新增2家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23家,占全省近1/5。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启动建设,探索跨区域跨国界转移转化新机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将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