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指导下,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推出《澄清谬误、传递真相》系列辟谣访谈,邀请健康、医疗、经济、科技、传媒等行业专家,对常见谣言进行分析,内容涵盖多类社会民生热点话题,帮助广大网民朋友提升识谣辨谣能力、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本系列第三期访谈——《基层诊疗中的常见网络谣言》,针对医疗领域常见谣言,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乳甲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刘建接受专访,就拍牙片会引发甲状腺癌、输液能疏通血管等误区,提供专业解答。
“乳腺癌是女性的专属病”,这是真的吗?在得知自己患有疾病后,首先应该怎么做?
男性也会患乳腺癌,如发现乳腺结节、乳头溢液、乳腺明显疼痛,应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在接诊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谣言。比如:“只有女性才会患乳腺癌”。实际上,男性也可以患乳腺癌。研究数据表明,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1.2/10万,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不到1%,确诊的平均年龄为67岁。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乳晕后肿块,其他症状包括乳头凹陷、乳头出血、皮肤溃疡及腋窝肿块等。如果得知自己患有乳腺方面疾病,如发现乳腺结节、乳头溢液、乳腺明显疼痛,不要过度恐慌,建议去正规医院专科诊治。
网上有“拍牙片会引发甲状腺癌”的说法流传,是真的吗?
拍牙片所用X线剂量非常小,在身体可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甲状腺是位于喉结下方靠近气管的腺体,形状像一只蝴蝶,一般摸不着,这个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调控着人体新陈代谢的进程,可以说影响着人体细胞的正常运转。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的人群;有全身放射治疗史的人群;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Ⅱ型(MEN-Ⅱ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的既往史或家族史的人群。
“每年输一两次液能疏通血管”“是药三分毒,保健品比药品安全效果好”这些说法是真的假的?
这两个说法都是谣言,大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擅自使用保健品替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品。
血管上的斑块都是在血管壁内膜下方形成的脂质“垃圾”,根本不可能通过输液来把它们“冲走”。另外,血液循环系统本身也是一个闭合的通路,通过输液疏通血管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况且,额外的输液还会带来感染、心脏负荷增加等多重风险,真的是得不偿失。
“保健品比药品安全效果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大多数保健品并不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盲目食用甚至还会造成伤害,更不用说取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品了。我认为,均衡饮食一般就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营养素,如果确诊或怀疑某种营养素缺乏,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必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或补充某种营养素。而不是擅自使用保健品,想当然的控制疾病的发生。
诊疗过程中,我们应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老年人群学会辨识健康谣言?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应尽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答生涩难懂的医学知识。
一些老年人由于听信其他人个人的经验或来自网络的谣言,在就诊过程中特别有“主见”,要求开具某项检查或进行某项手术,拒绝医生推荐的更适合的检查或手术,并“误会”医生开具的各类检查或进行的手术是“骗钱”的行为。实质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医患之间的沟通就尤为重要了。作为医生,我们极力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生涩难懂的医学知识。
基层医院应怎样做好健康谣言辟除工作?
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宣教工作,通过与媒体等各方合作,广泛普及科普医学知识。
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宣教工作,是针对门诊或入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家属,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这个过程是通过医务工作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相关疾病宣传科普工作。
健康科普知识是以健康领域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和有关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呈现和传播的信息。一方面,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增加对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更多时间、精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健康科普作品,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健康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
责任编辑:荣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