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塑强产业体系竞争力——二论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握硬道理,塑强新优势,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新一年聚力提质增效的十个方面之首,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重点产业升级,加强优质项目招引,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深蕴着构建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长远考量。

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在全球产业体系动力变革的关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向更加高端、智能、绿色、融合的新动能机制转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的一年,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盘要“稳”,新动能要“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是重要引擎。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强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刻理解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逻辑关系。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只有坚持构建健全、高效、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引领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要加大源头性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尤其是在青岛禀赋深厚的海洋科创领域,推动科研组织范式创新,搭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充分发挥科学家、企业家两个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探索“科学家+企业家”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科学家给技术、企业家用技术”的联动模式,并行发展“从基础理论到产业落地”和“让市场需求倒逼技术攻关”两条技术策源路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颠覆式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强融合发展,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人才层面要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高端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产业层面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扩能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形成行业转型升级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迭代模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要进一步聚焦发力,以融合化、集群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空天技术、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领域,是各地争相布局的“必争之地”,要及时踩上点,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要充分发挥青岛的数字经济平台先发优势,抢抓绿色低碳机遇,进一步挖掘培育产业数字化、绿色化的开放应用场景。要素层面,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高效配置。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通过重点项目的加快落地,抢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间窗口。传统赛道“换道超车”有时间窗口,新赛道起步提速也有时间窗口,充分抓住转瞬即逝的时间窗口,就是抓住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塑强发展新优势的机遇窗口,抓住城市的未来,以时间赢得发展空间。过去一年,青岛发挥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布局的8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在“链主”项目的带动下,初步完成构建了产业链,吸引着产业上下游的优质资源向青岛集聚,目前在建项目达56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新一年,青岛要进一步加强符合战略性未来技术方向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招引,同时要找准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招引补链项目,推动产业扩链强链,增强产业链发展韧性。

站上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新的一年,青岛要以更加进取的行动来应对变化、占据先机、赢得主动,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不断释放城市经济的新活力,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青岛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