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签大单,北海造船订单排到2028年
青岛船舶业紧抓新能源绿色动力市场机遇,开足马力忙生产
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船坞一片忙碌景象。
新年伊始,青岛船舶业延续了上一年饱满、有序的造船节奏,再次强势开局。日前,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新加坡东太平洋航运公司分别签署3艘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建造合同和4艘21万吨氨双燃料/氨双燃料就绪散货船建造合同。
目前,北海造船手持订单达到61艘,其中纽卡斯尔型散货船42艘,大型散货船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首位,订单已排至2028年下半年。
尽管全球航运市场早已恢复常态水平,但在船舶的更新换代超级周期下,叠加航运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船企发展势头良好。根据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新船订单同比下降18.7%,但中国船企承接了更多的新船订单,市场占有率达到58.9%,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进入2024年,青岛船舶业紧抓新能源绿色动力市场机遇,开足马力忙生产、铆足干劲争订单。以北海造船为例,致力于氨燃料、LNG及甲醇燃料等新能源绿色动力船型的设计研发,新能源绿色环保船型手持订单占比超过90%。在前期的船舶建造合同生效后,商船三井、东太平洋航运等航运巨头纷纷追加订单,充分体现了对北海造船品牌、设计和建造能力的信任。
其中,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是北海造船新一代“绿色环保”船型,该船具有更好的燃油、燃气经济性,EEDI(船舶能效设计指数)低于基线值约44%,硫氧化物排放降低90%以上,氮氧化合物排放降低20%以上。在气体模式下,该船可满足中澳航线两个往返航次续航力要求。21万吨氨双燃料/氨双燃料就绪散货船总长300米,型宽50米,型深25.2米,结构吃水18.4米,航速14节,可达到EEDI指标第三阶段的要求,同时满足氨燃料预设需求,后期将配置氨燃料主机及2个3000立方米氨燃料C型罐,确保可采用氨燃料实现船舶全生命周期“零碳”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两种船型均由北海造船下属设计公司民船中心自主研发设计。去年9月,民船中心总部迁驻青岛,补齐青岛乃至山东在船舶研发设计上的短板,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北方一流的高端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中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助推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通讯员 薛美萍)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