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0日讯 “早就听说过灵山韭菜,没想到能在家门口买到。”居民管玉晖欣喜地说。一大早,青岛紫荆苑社区门口,熙熙攘攘,格外热闹。附近的居民赶过来围观,品尝着来自即墨区灵山街道的特产。
这是即墨区围绕增加村庄共富能力,发挥乡村共富联合体积极作用,组织开展的系列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即墨区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即墨区形成了“党委牵总、区域联动、多方协同”的乡村共富新格局,利用“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近期,我们已经开展2次农产品进社区活动,借助活动开展,建立200余人的微信团购群,成功将灵山农产品打进城市社区。”即墨区灵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刘青春说,“之前我们走进了市南、李沧,下一步还计划走进其他区市”。
除此之外,即墨区灵山街道创新“资源联用、村企联建、产业联接、品牌联创”的“四联”模式,借助50万元“万村共富”资金,促成山泉村与方冠公司共建钢背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实现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推动醴泉强村共富公司与淘菜菜购物网、即墨宾馆达成果蔬供货合作,半年销售灵山韭菜、西红柿等100余万斤,按3%营业额计提收益,实现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
提升村庄共富能力,不单要实现村民增收,更要推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即墨区牢牢把握这一要求,推动村庄“共富路”更宽更广,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人民幸福。
在即墨区蓝村街道挪城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菜农们正在自家的大棚里采摘蔬菜。
陈美娟是挪城村的村民,自从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庄后,她便承包了村里建起的蔬菜大棚,种植油菜、菠菜等蔬菜。“我承包了三个大棚,主要种菜心、油菜、菠菜等七八个品种,收入相当可观。以前靠种小麦、玉米为主,现在改成种大棚,一年收入5万左右,村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订单、种植什么也不用愁。”陈美娟说。
从单一农产品种植到丰富农产品品种,该村成立了共富公司,采用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等新型运作模式,发展油菜、菜心、奶白菜等蔬菜种植。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产业链、加强产销对接等方式,实现了产业振兴。
挪城村集体收入达到了50万,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部采用一个产业链来经营,能很好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目前,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已经和大型的公司和商超签订了订购协议,有效激发了村集体收益和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我们每天能加工20多吨蔬菜,每天大约有四五辆蔬菜车拉到保鲜库。另外,共富公司和肯德基、麦肯公司签订了每年2000多亩地的肯德基1号土豆种植,老百姓每亩地增收将近5000多元。”挪城村党委书记江世华说。
产业兴旺,农民富裕。随着挪城村蔬菜大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现如今,已发展蔬菜大棚种植4000余亩,带动当地大棚蔬菜发展的同时,也吸纳了村庄1000多名村民就业,形成“产业在农村、就业在家门、农民变产业工人”的农民增收新模式。
“我们在这儿打工,一天100多块钱,年底还有土地流转费用,还能就近照顾家。”挪城村村民刘伟高兴地说。
为充分释放产业“红利”,挪城村开始在村庄环境改善上下功夫,硬化道路,绿化环境,同时积极开发大棚、水库等资源,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我们对村庄进行了2000多平方米的路面硬化,修建3000多米水渠,中秋节重阳节给老年人发福利,同时解决了12户困难群众的大病治贫。”江世华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准备给预制菜加工厂做原料,争取明年创收突破100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王凯)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