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与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携手推动生物质绿色能源技术转化
2025年底建成年产10万吨“绿醇”生产线
■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在平度建设的年处理生物质量1000吨的中试实验装置。
近日,中国氢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氢能”)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在青签署绿色氢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项目”同步签约落地。下一步,中国氢能与青岛能源所将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该项目开展中试验证,实现产业化。预计到2025年底,该项目将实现年产甲醇10万吨,年产值可达5亿元。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就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其中加强航空、船运等交通行业的碳减排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相关领域大力推广绿色甲醇等可再生绿色液体燃料成为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一环。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山东能源研究院热化学转化研究组组长、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项目负责人吴晋沪介绍,以秸秆等为代表的生物质原料,经气化后可合成绿色液体燃料,这是最接近传统制造甲醇工艺的技术途径之一,但此前,该工艺应用始终受生物质气化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制约,难以推广。为解决生物质气化效率低、焦油含量高等瓶颈难题,在国家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吴晋沪率热化学转化研究组历经十余年科研攻关,研制出了新型“氧化重整”双功能载氧催化剂,相关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实现产业化,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青岛市科技局等项目的支持下,投资2000余万元,在平度市建成了年处理生物质量1000吨的中试实验装置,目前相关调试已经基本完成,将于春节后开始技术的大规模验证。据估计,该装置可实现年产甲醇1000吨。在此基础上,中国氢能将与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合作,进一步开展技术的工业化示范和推广。中国氢能董事长邓建清告诉记者,预计到2025年底,双方将建成年产甲醇10万吨的生产线,年产值可达5亿元,甲醇制备过程实现近零碳排放。这对于我市氢能与储能产业发展、东方“氢岛”的构建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旨在建设国际一流的能源与绿碳科技创新中心,聚焦新能源、新生物、新材料等领域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近五年推动了二代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生物基绿色增塑剂等3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中国氢能是中国绿氢产业链的引领者,专注于绿氢链技术开发与应用、绿氢链能化产品生产与销售等工作,致力于为建设清洁世界贡献力量。以该项目为起点,双方还将围绕国内外绿色氢能产业发展前景、氢能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多专业跨学科的“新能源+”产业人才协同培育、化工产业的绿色创新工艺技术融合、绿色氢链产品的创新等内容,充分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