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曾经的区域发展绝对高地,伴随着西海岸新区、高新区等区域崛起,市南区以往优势似乎不再凸显。一年上千企业迁出,GDP增速在青岛各区中排名落后,公共预算跌破百亿……青岛的“金边”一度有些黯然。尽管这一结果是内因、外因并存所导致,但市南区决定先苦练内功。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新思路、新战略、新打法、新举措的加持下,市南的“画风”变了,这种直面挑战的自我迭变,意味着新生和希望。未来的市南,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大展拳脚,值得拭目以待。
营商环境之变
“我们的新经济产业园项目落地市南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58科创集团山东区总经理张具亮原本对于这一过程的预估时间为半年,而项目推进过程中,市南区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接、沟通中表现出的高效,令他感觉惊讶且惊喜。“其实,现在不少地区招商引资政策大致雷同。当政府招商进入2.0时代,最吸引企业的是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张具亮坦言,最终让集团下定决心落子市南的正是这里优渥的营商环境。
市南区民生保障有力、城市环境宜居,是生产生活的首选之地,拥有全市最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荣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示范区称号,各类医疗机构达到412家、三甲医院6家。市南区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休养休闲的首选之地,作为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代表性区域,坐拥中国唯一的“世界最美海湾”;作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历史风貌保护区面积占全市的91%,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最为集中的区域,上世纪初,青岛诞生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院、第一家海洋科研机构、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等多个“中国第一”,大都在市南区成长、兴盛。与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优势相比,作为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地,如今的市南营商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南牵住优化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在2020青岛市市南区企业家大会上,区委书记赵燕亮出一份“家底”——市南区目前拥有全市一半以上的甲级商务楼宇,大型总部企业147家,各类人才总量占户籍人口的40%。市南以全市2.7‰的土地,实现了全市10%的GDP,单位面积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市南还率先实施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全面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上半年企业家满意度调查排名全市第二,入选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在青岛市全面对接上海现代服务业战略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先发优势。而《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市南区惠企服务12条》等一系列“干货”政策的落地,也彰显了市南优化营商环境的魄力和决心。
“审视市南发展的独特优势,拥有适宜企业发展的硬核实力和一流环境,广大企业家可以扎根市南、安心发展。市南区也将持续放大既有优势,实现城区实力增强、品质提升、能级跨越,让企业与市南一起成长、壮大。”赵燕给企业家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经济思维之变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疫情发生后,如何突破经济下行逆境,是摆在城市主政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近日,市南区在夜经济方面的新动作也许是经济思维转变发出的一个信号。
10月24日,“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公布了“2020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青岛位列其中,排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等十二城之后,福州、厦门、无锡等城市之前。前有“夜上海”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海派精致与风情,后有厦门闽、侨、台风格糅合的“深夜食堂”宵夜传统,当地的夜经济均特色鲜明充满活力,青岛缘何能够占据一席?这其中,作为青岛夜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市南区夜经济能量不容小觑——近20家大型商场购物中心,2000余家餐饮机构,近百家音乐酒吧等夜间消费场馆,带动了岛城最时尚、最具活力的夜经济消费。
但与此同时,青岛夜经济的短板也相当明显。盛夏与秋冬夜幕降临后景点、购物街、路边小食摊上显著的人流差距,清晰地将青岛的夜经济划分出了淡季与旺季,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气候,青岛秋冬夜间气温并不适宜出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被广泛认为是制约青岛秋冬季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地带狭长紧邻海边的市南区更深受气候制约。青岛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和绵延的海岸线,造就了市南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与这份自然馈赠相伴而来的秋冬季夜经济“低谷”是否真的无解?从10月30日到11月8日,持续了10天的青岛天主教堂灯光秀,打破了之前的这一论断,为市南区夜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山路秋冬季夜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扶老携幼、倾城而动,作为青岛人最熟悉的地标式建筑,被灯光唤醒的天主教堂,吸引了全城的目光,也在往常最不被看好的深秋初冬季,为周边商户带来了一次销售上的“回春”。连续10天教堂前人潮涌动、车流不息,线上线下同时成“刷屏”之势的盛况,让更多人意识到,青岛人从不缺乏接受新事物、享受新变化的激情,也不缺少进行夜消费的能力,更有趣的点在于,激活一个秋冬季夜经济核心点,甚至不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新景点,而只需要一个创新、一个点子,就可以一键激活原有的传统景点,让这份独属于夜晚的时尚魅力,从仲夏延续到冬夜。一个创意,造就了一次网络刷屏的盛事。灵感带来的电光火石间的触动,却被市南区主政者准确抓住。
而优化中山路整体规划,攻坚青岛湾广场、小港湾等重大项目,为西部老城区注入新活力,也表露出市南全面布局经济发展的雄心壮志。
惠企态度之变
“跟我们对接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很像是一位知心大姐,不仅给我们的工作提供大力支持,也在生活上表达了无微不至的关心。”“能明显感觉到不同,对待企业家,更接地气,也更亲民。”“听说有的企业以前连续几年连科级干部都见不着去调研,但疫情发生后,市南区的干部每周有两天要来我们企业办公,了解困难,听取意见”……在近日采访市南区企业家的过程中,类似的声音记者听了不少。
而在“慧聚市南 共赢未来”2020青岛市市南区企业家大会上,面对区内260余名企业家代表以及科研院所、行业智库专家,区委书记赵燕现场郑重承诺,将以最大诚意尊重企业家、成全企业家,更加突出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角”地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便利舒心的发展平台、打造最适宜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成全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创意、创造,用 “服务指数”“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幸福指数”。
下一步,市南区将以一流的政策厚待企业家。兑现好《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20条》和《市南区惠企服务12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企业家座谈会,重要经济决策将征求企业家意见,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一业一策精准服务。发挥金融业优势,健全产业引导、创投风投、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投融资机制,大力引进PE、VC等专业投资机构,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以一流的政务服务诚待企业家,真正以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满意度的“加法”,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法”;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一窗受理、高效解决,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同时,全区各级干部将大胆为企业“站台”,全力帮助企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极推进解决部分民营企业家提出的“不平等待遇”问题。强化对合法经营的法治保障,严格规范各类涉企检查督导,健全落实重要科级岗位轮岗制度,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权力寻租。只要企业遵纪守法、不触碰违法红线,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任何人找企业麻烦、给企业添堵。落实发放“亲商卡”等关爱企业家制度,最大限度解除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琰 王晓雨)
责任编辑:乔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