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锻造“硬核”创新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领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讨论会侧记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引领,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
1月29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领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讨论会。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建言献策,为青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的主体。专题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踊跃发言,展开讨论。
人工智能是青岛重点发展的产业,市政协委员、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高级经济师伍晓强说,“用足用好本地高校、院所的人工智能资源,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和产业培育孵化新机制。成立由高校、科研院所等一线专家组成的指南立项专家团队,制定面向技术和理论发展前沿、具有行业带动性和引领性的科技立项指南,制定完成新一代可信人工智能专项攻关计划。”
在市政协委员、大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薛铮看来,青岛应创造条件增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实行‘一企一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拉动产业整体规模快速壮大。同时,注重分批打造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企业,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
市政协委员、乐通资本集团董事长邹晨阳认为,应抢抓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具有青岛特色的未来产业。“创设‘青岛未来科学大奖’,不断提升青岛在未来产业领域的影响力。推动大科学时代全民创新,出台政策鼓励高校、企业、个人积极参加瑞士日内瓦、德国纽伦堡、美国匹兹堡等全球发明展,大力培育孕育未来产业发展的土壤。”
开拓产业创新之路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依靠产业技术的持续研发迭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青岛市委会秘书长赫旭建议,抢抓机遇创新突破,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一链一平台”建设试点,为上下游企业及供应商、服务商提供全产业链数据服务,助力实现订单、库存、计划、生产等关键环节数据互通。分类引导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实现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 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数字化协作。
市政协委员、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守涛聚焦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出建议。他说,研究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框架,出台供应链扶持性政策,打通供应链内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之间的有机衔接,提升装备制造效率。
在市政协委员、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梦梦看来,生物药械产业具有知识密度高、成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在我市未来产业体系建设中起关键引领作用,要以技术创新政策为驱动,完善项目支持、研发后补助、风险补偿等政策措施,激励生物药械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生物药械行业在青岛发展壮大。
营造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企业科技创新是整个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有力的要素支撑。
市政协委员、源海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廷先认为,要深化“店小二”式闭环服务,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全链条梯度培育库,成立科技服务专班,主动收集企业需求。同时,通过开展人力资源对接会、银企对接会等,全链条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资金融通、用工供给等需求。
在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副校长李荣贵看来,应该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储备库,定期遴选有潜力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通过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持续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市政协委员、民建青岛市委会秘书长曹丽辉认为,探索以金融为支撑的创新路径,助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硬核”创新实力。“构建多层次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平台,借助专业平台为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包括股权融资、债券发行、众筹等在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曹丽辉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萍)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