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消分找“黄牛”,这样的江湖传说流布已久。那么,这种漏洞真的存在吗?这条黑色利益链又是怎样的呢?这两天,“长沙一交警六年受贿超千万”的消息,引爆了舆论。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日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公布的一则判决书显示:2011年至2017年,曾任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信大队系统管理员、代理副大队长的姚克锋,利用职务便利,在全国公安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违法处罚系统中,对请托人的电子违章记录擅自免分、免罚,或修改记录从而降低处罚金额。在此过程中,姚克锋通过“中间人”收受好处费,涉案金额高达一千余万元。
按说,机动车违章处理本是闭环作业,不仅有规章制度约束,从开具罚单、查询记录到缴纳罚金,全流程留痕。然而,一个副科级的交警,仅靠违规消分就六年受贿超千万,这无疑已经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此案中,姚克锋充分利用了系统漏洞。作为当地交警部门的技术骨干,他对平台的各项权限和操作流程了如指掌,利用技术手段隐藏了违纪违法痕迹。还私下复制了负责处罚业务的个别工作人员的登录优盾,通过在账号名称后添加空格键,虚拟出新的办事人员名称进行销分操作。假如在系统中搜索这名办事人员,无法看到姚克锋改动的电子违章记录。
出现类似情况,除了系统漏洞外,更是监管出了问题。长沙公安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给予了第一权限人员过高的权力,却没有及时加强对其监管。以姚克锋为例,除了湖南省交通厅每年的例行检查外,其他内部监督乏力,日常的廉政教育、风险排查防控等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此案也揭开了一条惊人的利益链。据报道,“黄牛”从姚克锋处买入的驾证分的价格为每分5元~10元不等,而为“客户”销分收取的价格是每分60元至100元不等。利润可达10倍以上。如此暴利,也直接导致“黄牛”趋之若鹜。
认真梳理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交警参与驾照违规销分等案件频发。比如,2019年,原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天心区大队七中队民警刘某军被判刑10年6个月,原因是他帮“黄牛”违规销分,4年受贿312万余元。2020年1月以来,河南省新郑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柳某,利用其负责车管业务大厅服务窗口机动车业务办理和驾驶证业务的职务便利,多次收受贿赂共计3450元,违规处理驾驶证A证、B证扣分业务。目前柳某已被撤职。
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严惩违法违章乱象,相关部门不断对消除交通违法记录的途径进行规范。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却屡屡出现个别交警监守自盗现象,不仅戕害了公平公正,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一颗颗“地雷”。在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进行严惩的同时,必须尽快堵上窟窿。
其中,扎紧制度笼子是关键所在。一方面,必须尽快摸底排查,完善系统监督机制。要完善交通违法处理的内部审核审批流转程序,实现前台窗口受理和后台数据审核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设置数据巡查和电话回访岗位,做到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另一方面,要对第一权限人员进行足够限制,把权力关进笼子。比如,规定同一权限办事人员各掌握一部分登录密码,不断优化办事平台。平台若发现工作账号存在时段、地点登录异常或记录重复时,设置自动报警。
把窟窿堵住了,把笼子扎紧了,让整个权力运行暴晒于阳光之下,才能避免再次出现这种“副科级交警受贿千万”的另类奇观。(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评论员 王学义)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