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保连连碰壁、车损险通不过、保费大幅上涨——
新能源车续保遭遇“弯弯绕”
■诉求来源
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正快速增长,广大车主在尽享新能源车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能源车的“专有麻烦”。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车主向党报热线反映,新能源车投保又贵又麻烦,特别是续保门槛高,有的还直接被拒保。为什么保险公司消极承保新能源汽车?这类问题该如何解决?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车主:
续保屡屡碰壁
车损险难通过
市民张先生在2022年年底购买了一辆北汽新能源汽车,用于日常出行。购车时,他在支付宝App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车险,保费为2000余元,包括交强险、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等险种。2023年年底,车辆到了续保时间,但保险公司因为车辆出过一次事故而拒绝再承保车损险。
对此,张先生既不满意,又不理解。“这辆车确实发生过事故,但是属于对方全责,这家保险公司没出险理赔,为什么拒保车损险呢?”张先生又先后咨询了5家保险公司,结果都不给他承保车损险。最终,张先生只购买了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和座位险,保费约3500元。而同样的险种,有保险公司报价超过5000元。
“我以前驾驶燃油车也出过事故,但从来没有碰到被拒保的情况。车辆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应当分清责任,而不该以事故为由‘一刀切’拒保车损险。”这次经历让张先生觉得保险公司承保新能源车的条件太苛刻。
家住城阳区的宋先生则被保费上涨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在2021年年底买了一辆威马新能源车,前两年的保费都是2000多元,去年年底续保时,保险公司将保费提高到3500元。”宋先生认为,车辆从未出过险,保费上涨毫无道理。
宋先生意识到他可能遭遇了变相拒保,便向保险公司询问原因,工作人员却表示不清楚原因。由于临近续保期限,宋先生紧急换了一家保险公司给车辆续保。
记者在短视频平台发现,有多位威马车主透露:自己接到保险公司通知,因威马汽车停产,配件供应存在问题,保险公司不再承保威马汽车的车损险,仅可购买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家用新能源车续保屡屡碰壁,用于营运的新能源车续保更加困难。生先生驾驶新能源汽车从事网约车业务,2023年下半年,他为车辆续保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知他:可缴纳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车损险没有通过系统审核。
当时,生先生的新能源车刚买了两年,2022年度保费达到9000元,而且没有出险,审核不通过让他很意外。“我们网约车司机更愿意选择大型保险公司投保,车损险审核不通过,上路就没有保障。”生先生称,无奈之下,他最终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在一家小型保险公司投保。
在这些新能源车车主的投诉案例中,记者发现,多数保险公司拒绝续保车损险但能承保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少数保险公司捆绑销售驾乘险或座位险后能承保其他车险,个别保险公司拒绝续保所有险种。
险企:
出险多 赔付高
数据不足难控风险
新能源汽车“不受待见”在保险行业内已司空见惯。“各家保险公司对承保新能源汽车的管控都比较严,不能承保的条件较多,有的新能源车型还被划入了‘黑名单’。”岛城一家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透露,一旦某新能源车被一家保险公司拒保,其他公司往往都不愿承保。
记者采访了人保财险、太平洋保险、平安产险、人寿财险四家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士,他们均认为新能源汽车太“娇贵”,比燃油车出险率高、理赔金额高,保险业务容易亏损,所以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
据某保险公司青岛分公司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出险率比燃油车高2倍,案均赔款平均比燃油车高20%。新能源车在购买后的第1至5个月平均出险率超30%,在第1个月发生剐蹭事故较多,在2至5个月发生大型车损事故较多。
“新能源车具有扭矩大、加速快等特性,驾驶员旧的驾驶习惯容易造成车速过快,可能会带来交通风险,意外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从事多年汽车保险业务的吴昊(化名)称,新能源汽车硬件集成化程度高,配件价格和维修工时费较高,导致保险理赔成本提高,现阶段多数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业务都是亏损的。“从公司承保新能源汽车的数据看,一些新能源车的赔付率达到了300%,这些车在续保时可能被拒保或提高保费。”吴昊说。
以张先生的新能源汽车为例,他的车辆发生事故后,维修了保险杠、冷凝器、工作台、气囊,费用达3.98万元。特斯拉车主李先生在驾车时意外磕碰车门,需要更换,保险公司赔付1.7万元。“维修电池的平均费用约为1.5万元,维修电机的费用为2万元至4万元。”某汽车4S店的潘师傅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出现故障,往往需要更换,而零配件的货源、定价由车辆厂家控制,修车费用高,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就高。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续保难”问题多集中于从事营运的新能源车辆。“新能源汽车中从事营运的车辆(主要是网约车)占比超20%,传统燃油车中营运车辆占比仅7%左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工作人员称,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业务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导致保险公司承保新能源营运车的积极性不足,从而出现变相拒保或拖延承保的情况。
除了出险率高、赔付高等原因外,多家大型保险公司还表示,承保新能源车目前缺乏历史数据积累,风险管控能力有限,无法给出承保条件。目前,无论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汽车,车主缴纳保费时都要经过保险公司“精算”,其结果决定着车辆能否承保或保费走向。
胡楠(化名)是一家国字号保险公司的主管,在青岛从事多年车险工作。据他介绍,保险公司会为不同车型设计计费精算模型,结合人、车信息来精算保费。“目前,多数保险公司还处在为新能源车建立精算模型的阶段。由于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比较快,有些车型刚刚上市或者上市不久就停产了,保险公司承保车辆的历史数据不足,系统经过精算后,结果可能是通不过审核,或者显示车辆风险较高。”胡楠说。
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获悉,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机动车总量为387.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为26万辆,占比为6.7%。“目前,新能源汽车还是新生事物,车型更新速度快,部分车型市场存量不多,精算模型产生的保费数据还存在偏差。”吴昊说,随着承保新能源汽车的增多,精算模型将更加完善,赔付率会逐渐准确,保费将趋于合理。
建议:
创新险种科学承保
多措并举应保尽保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今年1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全面排查系统内新能源车险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标,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设置的不合理考核目标。
保险公司承保新能源汽车“无利可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承保的积极性。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王文彦建议,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业务创新,更好地洞察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特征和出险情况,更准确科学地定制产品与价格策略,适应新需求,拓展新业务。
“保险公司应与车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维保信息,定制化开发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王文彦说,在新能源汽车主要部件中,电池损伤赔付较高,险企可与高校、车企、政府部门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深度合作,研究电池等部件使用数据与保险业务的关联性,探索电池险、电机险等适合新能源汽车的新险种,以控制赔付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与有资质、技术能力、售后保障的公司合作开展外修和延保服务,在降低保费的同时稳定甚至提高服务品质,实现车企与险企、技术与市场的多方共赢。
“国家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不同形式的补贴措施,降低保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经营成本,提高其开展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的积极性。”王文彦建议,保险公司可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定损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对口宣传以及调整保费结构等系统性措施,提高行业协同风控与服务质量。
新能源汽车中从事网约车营运的占比较大,需要重视网约车被拒保问题。“一方面,保险公司拒保交强险是违法行为,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公示典型案例,敲响警钟。另一方面,各网约车平台可为自营车辆统一购买运营商业险和承运人责任险,使平台营运车辆应保尽保。对于加盟车辆,平台也应当监督车主投保商业险。同时,保险公司应积极与网约车平台合作,依托平台数据来改进网约车保险定价、定损数据模型。”山东德衡(西海岸)律师事务所周丽律师建议,市民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应充分了解车辆性能,选择购买保有量高、服务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充分了解新能源车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升自身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