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会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走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市人大代表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制造业提质增效,是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如何结合青岛产业基础,走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分组审议中,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加快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发力方向。在市人大代表、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凌燕看来,青岛应充分发挥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先发优势,加快推动AI技术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一方面在优势产业领域探索更多具有代表性的AI创新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拥抱AI,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高凌燕建议,青岛可依托现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同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等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样板”。同时,遴选一批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集成商,打造符合中小型企业“小快轻准”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且实用的数字工具和服务。

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题中之义。如何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因此成为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市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杜博华建议,青岛应顺应氢能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青岛市石化企业氢能供应,持续巩固青岛在氢能领域的发展优势,抢抓产业发展先机。“青岛炼化将充分发挥氢气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绿电制绿氢等技术示范应用,积极与周边企业合作,推动制氢与储能装备新技术研发,全面满足区域氢能交通等领域的需求,助推青岛走出‘双碳’战略下的绿色发展新路径。”杜博华说。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推进产业加快实现集群式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以船舶海工为代表的青岛海洋装备产业近年来在集群式发展上取得了较好成效。围绕下一步如何继续发力,市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谷克超建议,进一步加强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供需对接,提升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同时,利用好民船中心等刚刚落户的产业平台,在船舶设计等产业链前端领域突破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产业发展日益呈现出技术密集的特点,如何培养更符合当下产业需求的一线技能人才?市人大代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宁允展认为,“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宁允展建议,应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与链主企业、产业链重点企业在开办二级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等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上进行合作,如以“订单式”“项目制”“顶岗实习”“引企入校”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共建、课程共建等,形成稳定密切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充分用好青岛在开放领域的优势,拓展中外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国内外联合实习实训,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