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宪 资料图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是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的战略目标。
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近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明确提出,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看家功夫,具有信息化条件下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良好基础,而且,青岛拥有海尔卡奥斯平台这样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国家战略叠加和营商环境的加持,这就是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最大底气。
王清宪认为,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赛道上,传统的道路已不能完全适用新的变化,按部就班、因循守旧面临的结局就是被时代所碾压、淘汰,只有把握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改革的“冲击钻”击碎道路上的堵点难点痛点,才能拿到工业互联网的赛点。
在以改革的“冲击钻”护航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互联网思维也在改变青岛机关干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推动政府运作流程的深刻变革。
据王清宪介绍,去年以来,青岛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精简层级,打破壁垒,拔掉藩篱,建立顶格协调推进、部门协同联动、依法倒逼政策兑现等九大机制,再造决策运行、执行落实、督导问效流程,构建起政务资源要素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生态系统。
青岛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
澎湃新闻:据我们了解,您到青岛赴任后高度重视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举措,其中有什么深层次考量,您的“改革逻辑”是什么?
王清宪:谈到改革逻辑,首先要明确改革的起点和主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来到青岛,对山东和青岛的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总书记要求我们“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城市优势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重大责任。省委要求青岛打造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要求青岛牵头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这标志着青岛又一次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如何完成中央赋予的重任和省委要求,扛起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就是青岛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青岛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
开放就是在更大空间中优化配置资源,创新就是新元素和既有元素之间的重新组合,什么束缚了创新,改革就改什么。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这就是当前青岛改革的内在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不是游离于各项工作之外的某一项工作,而是推进所有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具体改什么、怎么改,都要到发展的实践中去寻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就是改革的要点。聚焦更高水平开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把握开放的核心要义,在更大空间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战略叠加优势,聚焦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点区域,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从而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发挥青岛作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牵头城市、黄河流域“出海口”城市的优势,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快崛起,推动胶东经济圈打造成为中国新的增长极、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打造“国际客厅”,为更广泛区域的开放发展赋能。提出不仅要当好青岛人的青岛,还要当好山东的青岛、全国的青岛,推动山东乃至全国的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人才主体等,通过青岛与世界实现快速、顺畅的无缝对接,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各国企业以及有意对接国际的中国企业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建设“国际客厅”。目前,日本、韩国、以色列、德国及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客厅”建设初见成效。其中,中德“国际客厅”开门纳客,2019年德国在青投资企业合同外资同比增长95.8%,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5.7%;韩国“国际客厅”促进韩源新零售周末仓库等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2.7亿美元;日本“国际客厅”促成三菱日联银行、阿童木一带一路商城等20个项目签约,成为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引进日本资源再创新的辐射中心和中日两国战略合作的承接载体;以色列“国际客厅”成功引进中以天梯创新技术研究院、特拉维夫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项目,正在最大程度链接以色列的创新资源;上合组织国家“国际客厅”加快建设,吸引印度海德拉巴邦辣椒协会、巴基斯坦(中国)经济合作中心等9家商贸协会和25个具有上合元素或者与上合组织国家联系密切的企业、产业项目首批入驻。
——站在世界看青岛,面向全球寻找城市合伙人。目前,青岛已与42个国家的7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青岛机场年出入境客流首破400万人次,连续8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引进各类人才25万余人,获评年度“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今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添柴加温,出台“聚青行动计划”十条,使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人气人脉更加集聚,城市发展“朋友圈”持续扩大。今年1-6月,面对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定不移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创新开展网上招商,全市网上签约项目588个、计划总投资6608.8亿元,众鹏芯片、阳光七星、信达、中南高科、深圳粤创微电子等企业纷纷落户青岛;新设立外资企业408家,实际使用外资29.4亿美元,总量位列全省第一,占全省45.6%,占全国4.3%;实际到位的重点内资项目425个,到位资金952.8亿元,同比增长10.8%;新签约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18个、计划总投资445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全省2.7个百分点,居副省级城市5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今年以来,我们全市上下坚持把改革作为推进工作的方法论,创新路数,改变打法,以超常规的干劲和举措加压奋进,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全力克服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来之不易的战绩。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0.1%,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全省0.3个百分点。特别是第二季度精准发力、逆势赶超,当季增长6.5%左右,分别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全省1.9个百分点。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您主政青岛一年多来,市场化改革成为一个高频词,请您谈一谈对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王清宪:从经济的角度说,改革开放的40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稳步推进的40年,也是中国企业家成长的40年,拼搏的40年,创造的40年,坚韧的40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贯穿其中的改革思想就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是所有的改都叫改革,只有符合市场规律、解放了生产力的改才叫改革,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把握供求、价格、交换三要素在市场机制中的内在关系是改革的关键。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的自我定位决定了成败的关键。任何一个有效的市场,都离不开有为的政府;任何一个有为的政府,都需要以尊重和运用市场规律为前提。要充分认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凡是市场能干的一律交给市场;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政府就去培育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则更好地补位,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科学把握好“度”。我们首创性地在17个经济部门分别成立了市场配置促进处,专门研究创新要素配置方式,目的正是推动政府更好地认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化改革的主角。城市的开放也好,发展也好,民生也好,增长也好,结构调整也好,本质上,真正的行动者、操盘手是企业家,他们最了解市场、最关注趋势、最了解技术、最熟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尊重市场规律,说到底就是要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企业家这个企业的灵魂,弘扬企业家精神。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为企业站台制度,梳理形成了100家企业发展创意方案,对经论证可行的采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像这样的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的创新性举措还有不少,我们就是要让企业家感受到青岛的诚意和决心,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在青岛发展感到舒服。
——市场化的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点到“穴位”上,行业商协会就是一处关键穴位。社会组织架起了微观主体和宏观调控主体之间的桥梁,发挥着承接政府、市场、企业及公众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在弥补政府服务、市场调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去年,我们有序“释放”一部分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通过政府购买、补贴、奖励等办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最为典型,就是聘请法律服务中介机构,督促政府依法兑现承诺给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今年,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开,促进商协会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培育、高端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其用市场化的机制集聚人才、产业、资本等各类资源要素,共同构建良好的发展生态。
——法治化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和保障。去年,我们提出了“新官不理旧账”是法盲的表现和违法的行径,着力推进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旗帜鲜明鼓励“民告官”,通过建立人大、行政约谈制度,推动行政负责人100%出庭应诉。目前,工作推进成效显著,行政负责人出庭率由2018年的32%、2019年的72.5%提高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00%,行政机关庭前联系成为常态,负责人出庭出声情形增多、出声效果初步显现、出解意识开始形成。政策是政府生产的公共产品,兑现政策不只是作风问题,同时是法律问题。今年,我们持续将法治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按照“谁制定、谁兑现”的原则,建立政策兑现倒逼机制,推动公共政策制定者依法接受监督,直接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形成了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良性互动。市人大和市司法局正加快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通过出台《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为市场化提供法治保障。
拿到工业互联网的赛点:以改革的“冲击钻”击碎堵点难点痛点
澎湃新闻:青岛提出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在哪里,有哪些新的打法和路径?
王清宪:工业互联网时代,体现的是“万物互联”,强调的是“体验为王”,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经济机会。消费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上半场,它重塑了商业形态;而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将重塑工业形态。抓住了工业互联网,将使我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竞争中走在前列,在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快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看家功夫,具有信息化条件下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良好基础,而且,青岛拥有海尔卡奥斯平台这样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国家战略叠加和营商环境的加持,这就是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最大底气。
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赛道上,传统的道路已不能完全适用新的变化,按部就班、因循守旧面临的结局就是被时代所碾压、淘汰,只有把握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改革的“冲击钻”击碎道路上的堵点难点痛点,才能拿到工业互联网的赛点。我们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加强制造业场景的开放和应用。坚持把跨界融合作为赋能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动员全市的力量整合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选树扶持15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35个项目入选全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和5G产业试点示范,6个项目入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名单,5个项目中标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目前,全市已认定酷特智能C2M个性化定制平台等8个互联网工业平台、海尔空调胶州互联工厂等33个智能(互联)工厂、青啤五厂数字化车间生产系统等81个数字车间和特锐德KYN28柜等236个自动化生产线,覆盖全市优势产业链。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加快布局建设新基建机遇,制定一揽子推进新基建的改革政策,着力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深化5G、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应用,提升全面连接网络支撑能力。目前,已建成12个规模以上数据中心,完成布设5G基站超过1万处,家电、机械行业两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即将建成,中国电信与赛轮集团就核心数据异地容灾备份项目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联合项目进行深度合作,携手建立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成为全球首个5G远程操作、零排放无人码头,这些都是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座”。
——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围绕工业互联网,推进市场化改革,加速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和深度耦合。引进华为、腾讯、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发起成立国内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均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开展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工业互联网前沿应用技术和基础应用技术研究,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应用,强力支撑青岛工业互联网保持领先发展。今年又成功举办2020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发布首批500个“工业赋能”场景清单,投资成立了创投风投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鼓励创投资本投资工业互联网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新一代网络设备、工业软件、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企业不断集聚,产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已集聚工业互联网领域信息技术企业1820多家。
——积极探索产业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相融合。产业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是实体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双轮驱动。青岛市已经与上海聚量集团等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公司签约合作,依托海尔卡奥斯平台,对工业底层数据进行标准化探索,积极推动数据资产化,推广数据资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绿色信贷等,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数字资产—信用体—资金支持”的产业数字金融新业态,让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企业享受到便捷、高效、充足的金融支持,提升创新创业效率。
在以改革的“冲击钻”护航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互联网思维也在改变青岛机关干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推动政府运作流程的深刻变革。去年以来,我们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精简层级,打破壁垒,拔掉藩篱,建立顶格协调推进、部门协同联动、依法倒逼政策兑现等九大机制,再造决策运行、执行落实、督导问效流程,构建起政务资源要素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生态系统。
澎湃新闻:您提出“搞活一座城首先要搞活关键的人”,在“搞活关键的人”方面,您有哪些思考和举措?
王清宪: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硬”才能“打好铁”。我们准确把握好“打铁”和“自身硬”的关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用改革的办法搞活“关键的人”,以“自身硬”的实际行动保障“打好铁”,用“打铁”的成效检验“自身硬”。
——以思想过硬促作风过硬。思想方法支配着工作、行为模式,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对了,做事情就事半功倍;思想方法不对头,就会南辕北辙,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僵化的思想方法一定带来陈旧的、老套的工作方法,片面的思想方法一定带来顾此失彼、不够周全的工作方法。对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总书记的思想提升我们的思想方法,改造我们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三述”活动,赴深圳、上海体悟实训、专业实训,将思想碰撞的火花和实训的感悟融入改革的具体实践,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优势。今年以来青岛的工作实践,已经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推广运用平台法、点穴法、逆茬刮鳞法、乘数法、典型引路法、强攻山头法等,这些工作方法,都是以总书记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而总结提炼出来的,并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作风过硬促素质过硬。良好的作风,是推进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深度革命的根本保证。作风问题绝不仅仅是工作态度问题,具备不具备开放、创新、改革的素质,能不能以开放、创新、改革来推动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更本质的作风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缓进则退、不进则亡。在这样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不管哪一个层级的领导干部,无论过去经验和阅历怎么丰富,不长新本领,没有新知识,都不足以解决今天的矛盾、应对明天的变化,所以我们对每一名青岛干部的要求是时刻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专业精神和探索勇气,利用各种专业知识、规律、工具等对工作进行研机析理,搞清楚工作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改革攻坚的“穴位”在哪里,切实做到想透、说清,想透、说清才可能干实。同时,深刻理解“危”和“机”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树立直面困难、砥砺前行的信念,千方百计转危为机。什么叫千方百计呢?毛主席说“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计者,就是九十九计加一计”。人在面对绝境、奋力求生时,就会爆出惊人的创造力!这才是真正的成长。6月份,为进一步强化干部作风,开展了“燃烧激情、建功青岛”主题实践活动,紧扣“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举,非常之举要有非常之策,非常之策要有非常之人”,推动广大干部比激情、比担当、比实干,创意、创新、创造,提升学习能力、提升专业精神、提升探索勇气,激发“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大力营造敢拼敢闯、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生龙活虎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汇聚“搞活青岛这座城”的强大动能。
——以素质过硬促事业过硬。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干部,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倡导“无功便是过”的干部评价理念,突破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打破论资排辈的干部选拔习惯定势,坚持把15个攻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选马场、赛马场,在攻山头、稳阵地中发现识别干部,唯贤是举、唯才而用,树立起鲜明的选才、用才导向,激活了干部选拔任用的“一池春水”。出台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意见,突破优秀基层干部成长“天花板”,调任52名优秀基层事业身份干部,推动落实镇街干部收入比同职级区市直部门干部至少高10%以上,镇街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深厚氛围。(澎湃新闻记者 郑志祖)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