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方式点亮生命之光,两位市民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亲人选择捐献器官让生命延续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6日讯 在生命的烛火即将熄灭时,有人选择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用于救助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或医学研究。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近日有两位市民因病去世后,家属选择捐献器官,用义举为逝者续写生命的篇章。

医护人员向逝者默哀

4月5日,市民秦先生(化名)不幸因病去世,年仅45岁。考虑到丈夫生前便喜欢乐于助人,于是妻子李女士(化名)选择捐献丈夫的肝脏、肾脏、角膜等器官,用以救治有需要的人。“生活中他是个本本分分的人,对待工作很认真、肯吃苦”,记者拨通李女士的电话,说起丈夫她几度哽咽。秦先生出生在东北,来到青岛打工已有10年,平时勤劳能干,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两人婚后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日子虽不太富裕,房子也是租来的,但夫妻二人互相扶持,为小家撑起了一片天空。突如其来的疾病如洪水猛兽,一夜之间,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如坠冰窟。丈夫经抢救无效去世后,李女士了解到器官捐献的意义,“一开始我不能接受,后来我认识到这是件好事,能让我丈夫的生命继续延续下去。”经过多番考虑,李女士最终决定捐献器官,让丈夫的生命延续,为他人送去重生之光。另一位市民吴先生(化名)前不久因脑出血去世,年仅49岁。在高中任体育教师的他为人乐观开朗,与同事和学生们相处融洽。吴先生不幸去世后,市红十字会与其家属取得联系,家属认为器官捐献是一件回报社会的义举,最后决定捐献肝脏。

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器官捐献者的无偿馈赠,不仅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为濒临破碎的家庭带去生机,还为医学研究提供宝贵资源,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2010年,青岛市成为全国人体器官捐献10个试点省市之一,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与青岛大学医学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紧密合作,成功构建起体现本土特色的青岛捐献模式。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全市已登记捐献志愿者6万余人,已捐献遗体1297例、捐献器官1309例、捐献角膜2153例,帮助近5000名器官衰竭者迎来新生,4000余名角膜致盲者重获光明。平凡而善良的人们,正在用自己的大爱,向世界证明,生命的价值在于传承,而非永恒。器官捐献燃起的希望之光,彰显着青岛大爱无垠的城市风貌,将带着对于生命的敬畏与珍重继续传递下去。(记者 于波 实习生 丁俊竹)

责任编辑:小鱼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