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无间,心在桃源——有种“三千宠爱在一身”叫青大“门卫大爷”

俗话说得好: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在青岛大学保安室里,有位深受青大人佩服的“大爷”。

今天我们就跟着青岛大学的学生记者们一起走进青大一位“门卫大爷”的故事——

以下视频来源于青岛大学报保安室,不大的桌子被书法集、宣纸和笔墨砚台占据,地板上摆着几张写好要送予学生的毛笔字。一位“大爷”正端坐在桌旁,手握毛笔,一撇一捺,一勾一顿,神情肃穆。

这位“大爷”便是青岛大学滢园大门前的门卫于亦洲。

于亦洲62岁,今年六月份来到青大,八月份成为了滢园门口的门卫。

父亲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于亦洲小时候受父亲影响,接触并爱上了书法。以前没有打印机,于亦洲的父亲在供销社退休后特意被工商局聘请过去写营业执照,彼时于亦洲15岁。在父亲身上感受到了毛笔字带来的自豪,觉得会写毛笔字是一件很厉害的事。十六岁的时候,于亦洲开始拿起毛笔写正楷。如今他对毛笔字的热爱已经延续了四十多年。于亦洲颇为自豪地说:“有人能坐下来打牌,有人能坐下来下棋,我能坐下来写字。虽说写得没那么出色,比不上书法大家,但我很享受毛笔字带给我的心静。”        

18岁时,于亦洲开始做会计,后成为供销社的餐饮经理,还帮单位写广告、门牌对联、菜单。自身的喜欢加上工作性质的影响,三十多年来于亦洲和毛笔的缘分从没有断过。

2016年退休后,为照顾孙子,于亦洲和老伴从淄博来到了青岛。闲不住的于亦洲做起了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的门卫,闲暇时间就练习毛笔字。学院副教授张玉会和于亦洲一样也喜欢书法,来来往往看到他练字,经常鼓励几句:“今天又在写字啊!”“字写得有进步!”

于亦洲的正楷字体工整,但很拘束,张玉会建议他的字可以向更洒脱的方向发展,并向他推荐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自2018年开始,于亦洲便从练习欧阳询的正楷转向了王羲之的行书。换字体后,于亦洲明显感觉到自己突破了以往的瓶颈,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楷书讲究一笔一划,行书讲究一气呵成。字体也得和性格配套,我性格更随意自由,行书也更洒脱,每次练字都更能释放我的情绪。”于亦洲说。

偶然间,于亦洲在电脑上看到了书法家田蕴章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节目,便成了这个节目的“忠粉”,看视频入迷,有时饭都忘了吃饭。平时,于亦洲也在一些平台上看其他书法爱好者传到网上的授课视频。一方面自愧不如,一方面又在琢磨怎么能够更精进自己的书法。

于亦洲意识到,别人写行书之所以出神,在于能够一气呵成,下笔之前已经想好了整个字的结构,落笔后就没有犹豫的时间,这需要对每个字的用笔运笔落笔的方向和基点都非常熟练。

于亦洲拿出自己的书法练习,指给学生记者:“看,‘仁’这个字一竖落笔时犹豫了,后来又描了一笔,就不出神了,对于这种错误,行家一看就能看出来。”于亦洲说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是有所欠缺,写字时常常停下来考虑这一撇该往哪里拐,那一横该拉多长,写写停停,看起来就没有出神顺畅的感觉。“书法也像下象棋,要有全局意识。”于亦洲说。

在保证正常工作之余,于亦洲每天能抽出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毛笔字,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得笔画的流畅和精神度都有一定的进步。

于亦洲的儿子知道他爱书法,送了一本《青岛市首届职工书法大赛作品集》给他,他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向学生记者展示。学生记者打趣地问他更喜欢儿子送鱼肉还是书法本。逗得于亦洲“咯咯”直笑:“送两斤肉可不如送书法本哩!”

来来往往的同学看到“大爷”在写毛笔字,便来“求字”,于亦洲也很乐意。采访前一天恰好滢园一个宿舍的宿舍长请他写了张“早睡早起,不要熬夜”的警示语。还有同学请他写过“不必等候炬火”。“这句话我倒是还不太懂,以为是提醒大家注意防火。”于亦洲笑着说。

博“爱”大爷,宠辱不惊

除了毛笔字,于亦洲也有很多其他爱好,跑步,羽毛球,唱歌,京剧,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

“大爷,一块打羽毛球吧?”这是于亦洲常常收到的邀约。从宿管阿姨,到青大学子,再到还没过膝盖的小朋友,都是于亦洲的竞技对手。滢园住的同学们知道“大爷”的球技还不错,时常拿着球拍喊着“大爷”来一局。

“那边水果摊上老董的儿子,也常过来缠着我和他打球,小孩不会打,我就当陪他玩了。”于亦洲乐呵呵地说。于亦洲每天早上5时30分准时起床,去操场跑六圈,走三圈,再压压腿,这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于亦洲喜欢看相声、小品等文艺类节目,最喜欢的京剧是《野猪林》,平时也会唱《三家店》、《文昭关》、《空城计》等传统京剧,还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京剧。对于《美丽的传说》《呼伦贝尔大草原》《蒙古的妈妈》等歌曲,他爱听也爱唱。保洁阿姨见一些同学扔了收音机,觉得可惜,捡了送给他一个,这成了于亦洲的宝贝,每天都用它听健康节目和《中国之声》。

于亦洲最喜欢《道德经》第十三章的“宠辱不惊”,他说,所谓宠辱不惊,就是不论你受宠还是受辱,都泰然自若。做事做人都要建立在自己的自尊心和道德品质上,而不在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才行。

于亦洲年轻的时候,每每听到别人称赞自己会计做得好,毛笔字写得好,或唱歌唱得好,他都会摆摆手、笑一笑。在他看来,毛笔字、唱歌都是自己的个人爱好,站在专业的角度,实在很难和大家媲美,所以也配不上别人的称赞。

“顺其自然”、“开心就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构成了于亦洲人生态度的关键词。走过了人生的大半辈子,见过许多风景,也品过五味杂陈。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刻意在意得失,不过分看重成败,心平气和、淡泊自然、安之若素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于亦洲最好的写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于亦洲的心态,也是青大人的胸怀,希望每位青大人都可以身在无间,心在桃源——

(综合青岛大学报微信公众号,学生记者 / 庞树莺 周海鑫 李新萌 通讯员/孙竹媛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