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型工业化交出“亮眼成绩单”
一季度工业增速跑赢全国全省,在产业结构、价值链水平等多个维度呈现出明显的向新、向高发展态势
建设中的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
工业作为青岛经济压舱石和顶梁柱的角色正得到不断彰显。前不久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2023年加快4.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全省3.9和1.0个百分点,成为青岛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
亮眼的数据是青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加速奔跑的最好注脚。今年以来,青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在稳固工业基本盘的同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产业结构、价值链水平等多个维度呈现出明显的向新、向高发展态势,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正如春风和煦的当下一样,青岛工业正在开启一个生机勃勃的崭新春天。
产业结构加速“更新”
就在几天前,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一周之内打响项目签约“双响炮”。4月24日,合肥贝斯兰湿法设备总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4月26日,科新微电子芯片设计总部项目正式签约。两个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链,更好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同样捷报频传。今年以来,园区已先后引进、落户了京东方艺云、欢创科技、幻杳网络科技、小派科技等项目和企业,在虚拟现实显示、3D引擎和虚拟现实底层技术、VR硬件开发等产业链环节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园区产业规模今年预计增长60%以上。
曾经,家电、轨道交通是青岛为外界所认知并记住的产业标签。如今,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正在不断为青岛制造业注入新的血液,成为青岛的一张新名片。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7.8%、13.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72.4和7.7个百分点。这展现出当下青岛工业经济的活力,更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青岛未来工业的走向。
近年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直是青岛工业发力的核心方向。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青岛强化项目招引,以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营造一流发展生态。一批标志性项目签约、投产,带动新兴产业加快提质增效、聚链成群。
不过也应该看到,发展新兴产业绝不是只追求速度的短跑冲刺,而是更考验韧性和耐力。良好的投资数据,展现的正是青岛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潜力。从今年开年以来密集召开的青岛市重点产业链链长会上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青岛将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时间窗口,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深入落实“5个1”工作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更加适合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助推更多项目、企业落户青岛、扎根青岛。
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青岛今年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
价值链持续革新
4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在青岛建造完工后交付。作为全球深水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流生产装置,FPSO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海葵一号”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展现出青岛船舶海工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不论何时,传统优势产业都是青岛工业最稳固的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全球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众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正不约而同进入新一轮洗牌期。抓住难得的产业机遇,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是青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任务之一。
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行业增长面继续扩大。35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比2023年扩大20个百分点。
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是青岛传统优势产业穿越周期保持活力的核心密码。从“青岛制造”到“青岛智造”“青岛创造”,青岛企业凭借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绘出了一条价值链革新的上扬曲线。
2024年,赛轮正式成为国际汽车联合会(FIA)赛事轮胎供应商。这是中国轮胎首次拿到国际汽联的“入场券”,是中国赛事胎跻身国际赛场的里程碑事件。能够入局赛事胎,离不开赛轮二十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如今,赛轮已经形成轿车胎、卡车胎、工程胎三大自主技术体系,在很多行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液体黄金轮胎应用世界首创的化学炼胶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攻克滚动阻力、抗湿滑性和耐磨性无法同时提升的“魔鬼三角”难题。
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不只是单个企业“突围”向上的过程,集群化“抱团”发展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世界睫毛看中国,中国睫毛看平度。4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美妆睫毛产业博览会在平度举行,平度作为全球最大美妆睫毛生产基地的突围之路也得以清晰呈现。依托“两园两基地”,平度加快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加工制造和下游电商销售等环节的互联互动,推动产业回流和集群发展,助力产业品牌化发展。目前,平度已经投资5亿元建设了青岛美妆配套产业园,开展化纤拉丝等原材料的生产、销售,投用睫毛后端生产“上卡”机,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
今年,青岛将持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
政策组合拳提振企业信心
企业是市场主体。青岛工业经济的亮眼表现,离不开企业信心的持续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企业愿意在工业设备更新、工业产线改造等方面积极投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岛企业对未来的信心。
今年以来,青岛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今年一季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协同各区市、功能区和产业园,完成3848家规上工业企业遍访服务行动,解决困难诉求388项。
针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召开精密仪器仪表、食品饮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装备、海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化转型等产业发展专题会议15次、调研13次、讲座培训6次。
与此同时,青岛也从政策层面着手,加强产业和企业要素保障。今年,青岛推出了“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首批政策清单,共68项具体政策,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当前正在研究制定第二批政策清单。出台《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开展首季稳增长行动。对符合条件的2024年一季度新增工业产值超过3亿元、增速不低于15%的工业企业,组织申报省工业经济“开门红”奖励政策,企业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据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今年青岛将加强服务管理,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正研究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近期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重大项目前期谋划、签约落地、建设推进、投产达效等全流程管理服务。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