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成势”,经济“引擎”悄然切换

青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25.8%提高到2019年的31.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30.3%提高到2019年的31.5%;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10%——

新动能“成势”,经济“引擎”悄然切换

莱西汽车产业新城国轩电池公司电池生产线。 傅学军 摄

总结青岛“十三五”期间城市发展的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必定是其中的一个。

“十三五”期间,山东承担起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先试的重任,成为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作为“三核”之一的青岛当仁不让,充分发挥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统计数据显示,青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25.8%提高到2019年的31.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30.3%提高到2019年的31.5%;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超过10%。

2020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在青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正在由点到面,新动能正在积厚成势,经济发展的“引擎”正在悄然切换。

新经济竞速培育新动能

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是在重塑一座城市的发展生态。

一组数字见证了五年来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青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2019年,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3.8%和102.3%,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4%。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5.6%;新材料产业增长8.7%;生物产业增长5%;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8%;数字创意产业增长2.6%。

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驱动着产业增量崛起。五年间,青岛不断吸引新兴力量,新引进虚拟现实产业链企业达10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由2016年的20家增长到103家。泰睿思先进封装、聚能晶源氮化镓外延片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富士康高端封测、中科海芯消费电子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芯恩集成电路制造、惠科6英寸晶圆及半导体功率器件、中科钢研碳化硅材料、歌尔智能传感器等项目加快建设。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来自前沿技术领域的新基建项目和头部企业的涌入,正在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提供更多助力。

这是青岛和成长在这座城市里的企业焕活新动能的共同机遇。技改投资划出的昂扬曲线,显示了青岛传统产业存量变革的稳健步伐。在2016年至2019年间,青岛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分别达到3.5%、18.1%、22.6%、29.7%,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出清落后产能,提质升级。

腾笼换鸟不仅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也成为新经济新动能的孵化器。在以信息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2019年,青岛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6%。新经济在今年继续成为服务业的新增长点。1-8月,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4%、96.5%、78.8%。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作为全球前五的游戏本品牌,雷神科技已经成长为覆盖软硬件全产业链生态的电竞游戏生产商。坐拥数以亿计平台粉丝的视觉志、谷麦嘉禾、掌上风暴等互联网内容生产头部企业在青岛聚集,让“杭州做电商、长沙做娱乐、成都做网红、青岛做内容”成为业内共识。

新经济正在点燃青岛城市发展的“强引擎”。2019年,青岛“四新”经济投资占比为44.6%、较2018年提高4.9个百分点。为了顺应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以及时代发展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今年,青岛出台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线上服务、新金融服务4大领域18类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新经济业态模式的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区和生态创新区。

站在未来看今天,青岛正加快制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的相关意见,超前谋划数字科技、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机器人等新兴未来产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百亿级创新企业,打造“独角兽”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

全域联动提升新势能

在城市发展布局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旧动能转换这场时代“大考”中的必答卷。

“十三五”期间,青岛发力“全域联动、四区引领、多园突破、一带提升”,带动新旧动能转换整体效能,提升城市发展新势能。

“四区”隆起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制高点。在西海岸新区,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崛起, “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一批高端海洋装备从这里走向世界;华大基因建成全国首个海洋基因库;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全球首批 “灯塔工厂”;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在此落户。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青岛蓝谷,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为代表的海洋科技研发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以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为代表的海洋装备检测服务业已投入运营,以华录青岛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超算中心为代表的海洋大数据产业初具规模。青岛高新区获批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累计引进100余个机器人产业链项目,占全市机器人企业的80%以上。胶东临空经济区科学布局,打造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为主的千亿级临空产业链。

多园突破崛起青岛发展新高地。在即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已落户企业400余家、汽车类重点企业130余家,总投资达750亿元。胶州依托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多式联运中心已开通国内外班列17条,逐步构建起“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引进设立“齐鲁号”欧亚班列青岛运营中心,2019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67万标箱。“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加速青岛北部崛起。平度新河生态化工功能区连续五年获评“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新河内陆港、中钢水性漆、法国康达特等项目相继签约落户。莱西构建以北汽新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供销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了国轩电池、中德氢能源、耐克森轮胎等上下游配套企业50余家。

一带提升加快推进。市南区引进中国500强威高集团、德龙钢铁等10家企业区域总部,海天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市北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春光里“青岛创投生态综合体”、洪泰资本“山海会”等创新载体项目集聚。在李沧区,青岛国际院士港建成国内首座集站内制氢储氢外供运氢及加氢于一体的科研示范站。崂山区全力以赴打造智能制造、微电子、虚拟现实等6条百亿级产业链。

规划引领,统筹全市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今年,青岛出台实施区(市)和功能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指导意见,每个区市重点发展3个主导产业,进一步放大区域发展优势、明确未来产业导向,加快构建分工有序、互补发展的产业布局。

发挥担当探索新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系统的变革,涉及各类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优化配置。

“十三五”期间,青岛承担了多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试点任务,这座城市以15个攻势和九大改革攻坚引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加快经验模式探索,从动力机制上重塑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探索落实国家战略新举措。上合示范区全面实施管理体制、金融、司法等领域改革,落实省级经济管理赋权清单108条。勇担经略海洋、军民协同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级新区四大国家战略重任,西海岸新区推动功能区与行政区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目前新区10大功能区已汇集了全区60%以上的项目、70%以上的投资。

探索以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的动能转换模式。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山东省内先后设立6个功能区,构建辐射全省的保税开放网络,放大政策溢出效应,有效带动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2019年,全区共有820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贸易往来,实现进出口总额49.24亿元,同比增长22.3%。

探索建立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青岛高新区立足“蓝贝”科创品牌,营造双创“生态雨林”,实施高企梯次培育行动,坚持“大树移栽”和“育苗造林”相结合,持续以高企扶优扶强为重点推进形成高新产业集群, 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42家,引进孵化创新创业项目超过2500个。

探索产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协调发展模式。崂山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财富金融、精品旅游和医养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仅2019年,全区新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8个、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101家。

探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并举的动能转换路径。在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中,青岛推出37.3平方公里净地,在西海岸、即墨、莱西、平度四个片区锚定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三大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精准招商,实施“标准地”供给改革,集聚产业优质要素资源。

机制活则全盘活。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青岛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7年的2039家增长到2019年的3829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由2017年的761件增长到2019年的1381件,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1100件的目标。开放空间进一步打开。经济外向度由2017年的45.6%提高到2019年的50.5%,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46%的目标。

站在高水平开放最前沿的青岛,正在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引领,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让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速壮大,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子越走越宽。

这座创业城市必将迎来新动能星火燎原的时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