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青岛首例!青大附院完成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手术

近日,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西海岸病区主任李健带领射频消融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批、青岛首例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指导下高密度标测非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青大附院房颤、房速、房扑等房性心律失常综合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更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房颤/房速治疗新选择。

全国首批、青岛首例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指导下高密度标测非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手术在青大附院完成

此次接受手术的75岁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接受过两次房颤、房扑射频消融手术,因频繁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来到青大附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患者有快速性心房扑动,且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属十分焦急。由于病情复杂,药物治疗效果差,李健经过详细检查及评估,决定采用心血管内科领域最新的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为患者实施高密度标测房扑射频消融手术。在心血管内科主任廉哲勋的指导下,李健带领路军副主任医师、李姗副主任医师和潘娜娜副主任医师组成的射频消融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术中经过高精密度标测后,提示患者为围绕二尖瓣环逆时针激动的心房扑动,治疗团队在二尖瓣环峡部心内膜面进行消融,房扑未终止,随后在二尖瓣环心外膜面进行消融,房扑成功终止,手术顺利完成。心房扑动可以认为是在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当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分钟且规则时,引起的心房快速而协调的收缩称为心房扑动。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痛,甚至心源性休克,不但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身心压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护理及经济负担。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当前先进的房颤治疗方法之一,作为手术中的重要一环,术者可通过标测诊断导管快速构建清晰的心腔模型,并通过各类电位信息的记录,准确寻找消融靶点,为手术的高效开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心脏电生理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可完成零射线绿色房颤射频消融术、肥厚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新技术,房颤、房速、室早/室速、室上速等心动过速诊疗水平位居省内前列。随着更多创新技术和理念在临床的顺利开展和普及,青大附院将在技术和疾病管理模式上进一步寻求创新突破,不断提升心血管疾病综合诊治和管理水平,惠及更多患者。(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于波)

责任编辑:小鱼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