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遇见海”——菏泽蓝印花布非遗技艺落地青岛 助力社区非遗传承

5月19日,由青岛锦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非遗项目蓝印花布深入系统性学习体验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学习体验活动特邀山东省级非遗菏泽东明蓝印花布第七代传承人陈旭升老师进行主讲,课程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涵盖基础理论、技能实训、参观考察、作品汇展等。内容主要围绕蓝印花布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蓝印花布的原材料与染制方式、蓝印花布的刻板与印制实践+浸染体验展开,全面提升学员们在基础知识、艺术素养、传统技艺、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开班首日,在市南区文化馆董馆长、青岛锦绣非遗研究中心主任侍锦教授、青岛大学副教授彭卫丽老师、青大图书馆田鑫老师、陈旭升老师以及此次活动学员的共同见证下,省级非遗东明蓝印花布青岛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暨“沿着黄河遇到海”——锦绣非遗蓝印花布展示体验活动开班仪式顺利举行。

锦绣非遗研究中心主任侍锦教授表示,“深入系统开展民间美术手工印染学习实践体验班,努力打造人人知道、处处看见、家家参与的社区非遗的阅读、体验、传播、共享平台,构建新型非遗传播体验阅读新空间,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非遗在社区的传承机制,探索建设非遗色彩浓厚的非遗特色社区,推进文化活态传承,真正提高非遗在社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打造好‘五个一’社区非遗传承新范式”。

彭卫丽老师说:“很开心家乡菏泽的非遗技艺跨越黄河遇见海,希望在业界朋友推广助力下,菏泽非遗技艺能够在岛城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作为老师,在不断输出的同时,更需要不时充电,把所学所思传授给学生。”

学习时光短暂而美好。来自不同领域的学员,因为奇妙的缘分和对蓝印花布不约而同的喜爱而汇聚在锦绣非遗中心,共同学习蓝印花布的相关文化知识、体验其制作工艺。此次活动,学员们都收获满满,除了传承人陈老师提供的传统蓝印花布版,学员们还各自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了自己喜爱的蓝印花布创意图案,如十二生肖系列、大熊猫吃竹子等。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印制在抱枕、T袖、衣服上,真是成就感满满。

座谈会上,学员感慨道:“这次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对推动非遗教育传播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提升了我们眼界,也促进了大家对非遗的认同,今后能够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与创新工作。在非遗传承的过程中,帮助更多爱好民间艺术的朋友开展交流交融活动,形成有效认识传统文化的共同性;在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不断提高社会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感谢这次活动中,提供非遗教学、分享的老师和提供实践平台的锦绣非遗,也感谢诸位学友的认真投入为我们带来了良好学习氛围。”

部分传统手艺的渐渐消逝,有时候并非源于“不需要”,而是“看不到”,无论是做非遗活动还是系统性研究,锦绣非遗团队都希望以一种更开放的视角创造条件,让非遗进入生活、扎根群众,只有在生活中呈现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传播。这次的体验之旅告一段落,期待新的开始,锦绣非遗,期待与您再次相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