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格局激变,青岛轮胎业如何突围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青岛。
6月4日至6日,备受全球轮胎业瞩目的盛事——2024年德国科隆国际轮胎展举行。此次展会上,青岛展区展出了轿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卡车轮胎及轮胎仓储设备等。根据展会前两天统计信息,青岛展区接待新老客户800余家次,轮胎意向成交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图片
2024德国科隆轮胎展青岛展区
橡胶轮胎是青岛的优势产业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青岛橡胶轮胎产业就凭借对技术的重视从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产业高地。如今,青岛拥有双星、赛轮、森麒麟等3家轮胎上市企业,在全国城市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在改写汽车品牌竞争格局的同时,也改变了轮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商业逻辑,轮胎行业充满变数。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所引发的轮胎产业变革,将是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由大到强,换道超车的最佳机遇。
如何从拼产能真正转向拼创新,如何从拼价格升级为拼品牌、拼附加值?青岛橡胶轮胎军团正全方位出击,努力探索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突围之道。


01

 新能源,新变局
当下的轮胎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极为深刻的变革。
与三电系统、芯片、智能座舱这些部件相比,仍然“圆滚滚、黑乎乎”的轮胎似乎很难让普通人感受到它的变化。但事实上,轮胎的变化不亚于其他汽车零部件。
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整车重量、动力输出、扭矩、噪音表现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轮胎在抓地力、低噪音、耐磨性等方面有更加优良的表现。与此同时,轮胎的更换频率也将大幅提升。有数据显示,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轮胎更换频率将增加20%,在汽车后市场服务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在电动汽车领域,轮胎是新的‘换机油’方式。”
总而言之,在新能源汽车的大势驱使下,轮胎行业从产品本身到商业模式,再到整个产业链条的组织方式均在加速重构。
正如中国汽车产业在此轮新能源汽车变革中迎来的机遇,中国轮胎行业也正步入最好的时代。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近10亿条,较上年同期增长15.3%,按照2022年全球轮胎销量17.5亿条算,中国轮胎占比近六成。产量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同时,中国轮胎行业也在不断谋求“质”的突破,一步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2008年到2023年间,中国轮胎品牌已经逐步拿下了外资品牌在国内16寸及以下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加快向大尺寸高价值轮胎领域拓展。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最活跃的国家。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而中国已超过30%。这两年,以大众为代表的多家外资车企围绕新能源汽车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
中国无与伦比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无疑为日益强大的中国轮胎企业提供了更加丰沃的创新土壤,它们会比国外企业更加容易融入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而新能源汽车为轮胎行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也为羽翼渐丰、坚持技术创新的青岛轮胎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02

做颠覆式创新,成为引领者


技术永远是赢得市场和推动产业进步的核心密码。“技术创新”一直以来都是青岛橡胶轮胎产业的标签,近几年来,青岛轮胎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明显提速,创新水平持续攀升
颠覆式创新的涌现便是最好的例证。众所周知,颠覆式创新的多寡是衡量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产业实现了从模仿式创新向颠覆式创新的跨越,便意味着具有了定义未来产品和技术路线的能力,实现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在橡胶轮胎行业,“魔鬼三角”定律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轮胎的这三个关键指标似乎总是不能同时改善。而赛轮集团的“液体黄金”轮胎依托全球首创的化学炼胶方法,率先打破这一行业“魔咒”,成为全球轮胎行业一个新的里程碑。

图片

赛轮集团液体黄金轮胎

传统轮胎使用橡胶等材料制成,“外软内刚”。双星创新开发“增力轮”产品,颠覆了传统的“轮胎+轮辋”结构以及材料,“外刚内软”,几乎不使用橡胶。由此在制造环节较传统轮胎降耗达90%,且使用中绝无“爆胎”风险。

图片

双星轮胎工业4.0工厂

良好的产学研创新生态为颠覆式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在青岛,由高校和企业联合承建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年来充分发挥轮胎行业科研技术与创新管理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孕育原始创新的力量。如今,国橡中心旗下已经凝聚了100余家企业,构建了从化工橡胶原材料、信息软件、装备制造、生产工艺、轮胎产品、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国际营销网络到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完整链条,在行业内形成了示范效应。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新定义各行各业。青岛轮胎企业也积极拥抱新技术,引领橡胶轮胎行业拓展创新边界,重新定义商业模式和行业价值。以双星为例,其在行业内首次大规模实现胎联网商业化应用。轮胎通过内置芯片连接到平台,平台能实时了解轮胎的胎温、磨损等情况,实现对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轮胎企业的商业模式也由“卖产品”转变为“卖公里数”,绘出全新价值曲线。
03

 全球化布局,冲击“世界名牌”
在潜心钻研技术之外,企业还需要独具慧眼的市场经营策略。于青岛轮胎企业而言,快马加鞭全球布局就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策略。
受国际贸易政策、扩大市场规模等因素影响,在海外布局产能是轮胎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但青岛企业明显行动更早、步伐更大。
作为首家在海外建厂的中国轮胎企业,赛轮10年前就在越南投资建厂,并在产能上不断加码。近两年,赛轮先后对外宣布多个海外扩产计划,将在墨西哥、柬埔寨、印尼等地扩建或新建工厂。据今年2月行业媒体的统计,目前赛轮在海外具备2790万条产能,另有1800万条规划产能,在国内企业中是妥妥的头部
如此不遗余力推动全球产能布局,青岛轮胎企业的雄心绝不仅仅是做大规模。青岛是知名的品牌之都,品牌的基因早已被刻进产业和企业的骨子里。当前,青岛轮胎企业也正步入从规模到品牌、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发展阶段。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全球布局,构建更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才能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和消费者认知,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品牌。
正在推进摩洛哥新建工厂的森麒麟表示,将在未来建立3座全球化研发中心,包括中国、欧洲、北美各一座以及3座全球用户体验中心。

图片森麒麟轮胎工厂

青岛轮胎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取得明显成效。双星并购锦湖之后,不但在产品上构筑起乘用车轮胎领域的竞争优势,还借助并购机遇持续整合韩国先进研发资源,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如今,双星拥有全国行业领先的数字仿真研发团队,差别化配套研发周期从过去的平均2年缩短至如今的最快3个月
新赛道,新起点。相信青岛轮胎企业定能打开发展新空间,拓展发展新天地。

作者 |孙欣     编辑 | 黛瑾

图片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
如果您有意见建议,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