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0年11月18日7版
一周说
“疑难件”背后的社会治理之变
“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敞开言路,虚心倾听,接受来自各层面的建言献策,而这背后,无疑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理论的生动实践。
短短8个多月时间里,从最初的简单吐槽,到建设性建议,再到形成全面的闭环式管理机制,“三我”活动不断迭代升级,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新尝试。其中,办结了投诉化解了各样民生“痼疾”,推动了部门、区市各项工作新机制的形成,对各种“疑难件”的攻坚克难,也无形成为推动社会良性治理的一种有益尝试。
“疑难件”能不能彻底解决,不仅与办结率息息相关,更事关百姓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信任度。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客户端的“直通12345”平台开通以来,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转办进行有效解决,但也积累了一些“疑难件”。它们之所以形成,大多涉及历史遗留、职能交叉等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事实上,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三我”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一直在进行制度创新的尝试。对“跨部门跨行业”或“新官不理旧账”的民生领域问题,按照“谁主办谁牵头”原则,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定期由牵头单位召开协调调度会,推动问题限期解决。据了解,市委编办对“三我”活动中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热点问题,确定了市级部门职责边界清单事项150项,涉及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61个部门,明确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及协调配合责任。
即使如此,一些“疑难件”依然还是难啃的“骨头”。不久前,一位网民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留言,投诉绍兴路和辽阳路路口深夜噪音扰民严重问题。该件通过转办后,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北区分别对该件进行了回复,但问题一直未得到真正解决。网友多次留言反映,该件在三个部门之间进行了三轮回复“车轮战”,最终问题还是没有任何推动。
噪音问题一直都是城市治理的难点问题之一。此前,青报全媒体征集平台推出了“诸葛汇·噪音策”征集活动,市民反映问题踊跃,且大多噪音问题都涉及“屡治不愈”的尴尬状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青岛市环境噪声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噪音问题涉及的部门繁多,城管、环保、公安、交通、住建、文旅、教育等部门都有一定的职能权限,因此厘清责任比较困难。但社会治理正是在对各种社会疑难问题的解答中推进的。这个边界的界定越清晰,越细致,就越能为百姓真正解决“疑难杂症”。因此,根据“三我”活动意见诉求,每年对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和边界进行微调,使其能真正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疑难件”中有一小部分,确属不该过多占用公共资源去解决的类型。一些投诉者有时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违背了公共管理之道。过多地容让私利,就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这个边界一定要厘清。因此,对待“吐槽”,态度要好,但是也要理性对待。如果通过界定,明确属于该市民自己“买单”的问题,不应强求政府“兜底”,切忌为打着维权幌子浪费公用资源的行为“开绿灯”。
对“疑难件”创新性处理模式的探索,是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后续难题,“直通12345”平台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筛选机制,实现了闭环机制的不断提升。转办员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初步判断,转办到相关部门,并将帖子进行公开。合理的诉求,能办的马上办好;不该办的,相关部门进行合理合法回复即可。对于多次回复依然不断投诉的,也通过适当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并通过将初次办理进程和回复内容进行全面公开,使得一些不合理维权问题公之于众。如此,既可以厘清问题边界,确认职能范围,又能释放更多宝贵的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真正有需要的市民,实现行政效率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显然,如何妥善处理投诉的“疑难件”,为“三我”活动的各职能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是否积极推进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有效转型。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厘清职能边界,形成工作机制,成立针对“疑难件”领域的专班,形成长效治理“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都是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而在实践中,对于确不属自身职能范围的投诉,要做好安抚解释工作,既不可因屡次反映,就网开一面,特事特办,又不可简单粗暴,一拒了之。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三我”活动在推进社会治理方面的美好初衷,也才能推动城市治理从“利益”主导理念向“价值”主导理念的切实转变和从“维稳”功能定位向“维权”功能定位的全面转身。
诸葛汇·消费策
让“放心消费”成常态
“双11”刚刚过去,有关消费的各类话题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能否放心消费,直接关系居民的幸福指数。“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自今年3月开展以来,消费问题一直是市民留言的热点。为有效推进此类问题的解决,并形成消费纠纷解决机制,9月16日起,青报全媒体平台推出了“诸葛汇·消费策”征集活动,邀请市民、网友就消费方面的困扰提出意见、建议。
截至发稿时,此次征集活动共收到消费相关留言百余条,涉及问题包括预付消费退费难、网购商品质量差、农贸市场秩序乱及食品卫生、购车纠纷等。活动征集到的市民留言部分已在本报“三我”特刊中刊发,其余则通过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栏目转交给相关部门、区市调查处理。目前,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就如何长效解决困扰消费者的各类消费问题,征集活动中不少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网友留言指出,希望有关部门从源头治理,特别是对故意欺诈、故意拖延退款、偷偷跑路违法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打造安全的消费环境。还有网友建议,应充分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形成失信人名单,对在消费领域有问题的商家进行入市警示、或提醒消费者在交易前有效识别问题商家,以减少消费纠纷的发生,保障消费者权益。
部门行动
“现场勘察+沟通协调”解决纠纷
市民纪女士留言,反映崂山区利群金鼎广场三楼的“加油亲子岛”培训机构要结束经营,2020年底上不完的课时不给退费问题。
崂山区教育体育局接到投诉后,马上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经查,“加油亲子岛”培训机构在李沧区取得办学资质,搬迁到崂山区海尔路83号金鼎广场三楼,未取得办学资质。前期,崂山区教育体育局对该机构进行查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该机构尽快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审批手续。经了解,现该机构办学场所与利群金鼎广场存在纠纷,双方正在沟通协商。现该机构已分流学员到其他机构继续上课。来话人的孩子于2018年在市南区动漫产业园内“加油亲子岛”报名舞蹈培训,2020年8月,该机构将该学生转到崂山区金鼎广场3楼上课,现协调安排在市南区一所培训机构上课。
“制定方案+锁定处理”协助维权
观海网友IOhFHk留言,反映即墨区通济街道马山大乐国养生会馆停业后消费卡退款难问题。
即墨区通济街道市场监管所接到反映后,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调查。经查,该商家因拆迁于2019年9月1日暂停营业,停业前进行了停业公示。前期,通济街道市场监管所联系到该商家负责人,协调商家形成解决方案:一是未消费完成的可以转到城阳区青瓦台洗浴中心、即墨英皇健身服务有限公司等其他同行业场所继续消费;二是待拆迁款到位后给消费者进行退款。对于商家因无资金退款的情形,执法人员为防止商家恶意注销,已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对该企业进行锁定处理,将进一步和商家协调对接,依法采取措施督促商家给投诉人退款。
网民建言
“靶向式”整治解决纠纷
面对预付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强化专项整治,以消费者反映突出、消费侵权问题多发的商品和服务为重点,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商品和服务领域一体化维权、调处纠纷和查处违法一体化联动,针对消费者反映的突出问题,实施“靶向式”整治。
同时,积极推行消费投诉公示,定期公示相关市场主体未履行维护消费者权益法定义务的投诉信息。加大对违法失信消费侵权行为的曝光和警示力度,发挥信用信息监管和公示在消费维权执法中的作用,及时惩戒违法失信行为。网友 舒 蔻
编辑说
打造消费友好型的营商环境
消费问题看似不大,却与百姓的幸福感息息相关,更与构建幸福城市联系密切。
之所以消费维权,尤其是预付消费类维权成为近期投诉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引擎”,消费问题已成为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疫情引发了很多预付费商家经营困难,关门跑路频频,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因此,更有效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应该说,目前,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在内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然建立。而且市场监管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在接到相关投诉后,大多都尽心尽责,一查到底。但不得不承认,依然还有很多纠纷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更有消费者陷入了“为了追回一只鸡,必须杀掉一头牛”的困境。
因此,在现有法律基础上,亟须尽快完善“接地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这就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如何在创新监管理念、铸造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提高监管效能方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我们仍须加把力。
同时,进一步激活公益诉讼也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未来,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集体诉讼制度,以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彻底扭转消费者的维权困境。立足于提高企业失信成本,解决消费乱象,打造消费友好型的营商环境。
市民留言板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防疫产业转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众多企业转型生产口罩设备,为防治疫情尽到了社会责任。但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一些转型企业口罩设备出现过剩,建议为闲置口罩生产线及相关装备提供全套转型转产方案,比如通过技改生产与公共安全防疫相关的防护服、医用的全套设备、防护用的全套设备等。同时,积极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产品创新,建议出台新材料研究相关的扶持与奖励政策,采用纳米滤膜等新材料解决个人防护物资的核心痛点,鼓励企业研发可以全天候佩戴、缓解闷热且能循环使用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市政协委员 李 振
建立“白名单”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票据因其融资的功能特点,是中小微企业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但很多银行拒收、拒贴企业票据,导致我市部分企业积压票据严重,阻碍了其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因此,建议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尽快建立“白名单”制度,将资信良好的企业纳入白名单,增加其所持票据的市场接受度。同时,鼓励我市辖区内的部门、单位接受白名单企业以承兑票据缴纳费用。此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尽快搭建贴现服务平台,鼓励有意向的银行积极参与,实现意向企业信息完善、票据信息整合、交易撮合、融资等功能,真正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市政协委员 纪述河
构建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数据平台
经过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大部分城市公共生活部分都已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但至今社区垂直网络系统还未形成,使得其在应对危机时很难高效应对。建议尽快建设以社区网格为基础,基本基层社区为核心的社区网格大数据平台,将社区网格中的人员、设施、门禁等全部纳入大数据平台,利用新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善的统一指挥和信息流通平台,覆盖紧急情况和平时情况。例如,社区中的消防通道,利用电子、密码锁等形式平时锁闭,紧急情况可以直接向消防、救护等机构开放。市政协委员 马培娜
打造青岛科技产业生态圈
科创板问世以来,更多资本开始关注科技产业生态,逐步展现出科创板深层次的投资价值。建议青岛尽快利用城市区位优势,吸引更多投资团队入场,以资金链促进创新链,全面进行上下游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促使我市科技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打造青岛科技产业生态圈,以赢得更多的科创板红利。市民 张先生
推行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一项河道治理技术——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正在成为国内市政污水处理主流工艺之一。这是一种国际先进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占地少、建设快、投资省、出水优、管理简、运行成本低等特点,据悉,该技术及装备已在全国市政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扩容)与新建、黑臭河道控源截污与市政污水应急处理、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大规模成功应用。希望我市也能尽快引进该技术,实现河道治理的全新突破。网友 八爪鱼(本版撰稿 邱 正)
12345热线近期热点
游乐场消杀切望加强 母婴室环境有待改进
根据市政务服务热线12345数据分析,近期市民关注热点包括体校停止招生、行政区区划、儿童游乐场所日常消杀、公共场所“母婴室”的管理等问题。
●体校停止招生。多位市民来电反映:10月起,市北区体育学校发布通知不再招生,四年级已招入的学生被退回原校,且禁止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学生家长来电咨询:现有学生的安置措施,小升初是否正常报名等问题。
●行政区区划问题。多位市民来电反映:镇江路46号,经查询市档案馆资料显示为隶属市南区区划,现居民落户统一隶属市北区区划,市民存在异议,要求主管部门协调处置。
●儿童游乐场所日常消杀问题。目前许多儿童游乐场所受儿童家长青睐,儿童接触密集,存在交叉感染隐患。市民建议:加强儿童游乐场所的游乐设施、休息桌椅、公用拖鞋等设施的日常消杀,减少疾病传播隐患。
●公共场所“母婴室”的管理问题。许多大型商超、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都配有母婴室,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存在卫生环境欠佳、日常消杀不到位、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对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规模、消杀标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规定,加强日常监管,切实方便市民使用。
青岛日报2020年11月18日9版
圆桌话题
破解托育服务业发展之困
主持词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日趋旺盛,但因各种原因,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近日,不少网民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和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我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数量太少,价格偏高。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市民找不到合适托育机构的同时,岛城很多现有托育机构却又“吃不饱”。这样的尴尬错位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未来该怎样打破这样的僵局,真正实现“幼有所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幼有所育”作为需要取得“新进展”的七项重点民生任务之一,健全托育服务体系成为推进“幼有所育”的首要任务。为了全面推进我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健全发展,本报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现场探访和深度调研,同时邀请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内人士共同研讨托育服务业的发展之难,并为其解困之路提供有益的思考。
市民吐槽:
数量太少 均价偏高
二孩时代,社会对托育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为家中无人照料,很多年轻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托育机构,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尽管经过大力建设,我市目前的0-3岁托育服务仍然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
近日,有多位市民致电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我市托育机构数量少、价格高的问题。“为了推进托育机构发展,国家和省市都出台相关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青岛的托育机构数量什么时候才能上去啊?”一位市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家住市北区的李女士为了给两岁多的小儿子找到合适的托育机构,费尽了心思。李女士的大儿子已经上小学,当年是由家里的老人带大的,虽然其乐融融,却也耗费了老人家不少心力。赶上二孩时代,2018年下半年,李女士又生了小儿子。如今孩子已过2岁,为了减轻老人负担,她考虑把孩子送进托育机构,但这个过程却波折重重。
“我找了好多朋友打听,忙活了两周多,都没什么合适的地方。”李女士告诉记者,一开始她把目光放到了大儿子上过的幼儿园,这里离家最近,软硬件条件也很合适。可一打听才知道,这家幼儿园不接收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朋友的推荐下,李女士联系上了一家距离小区不算太远的托育机构,这家倒是可以接收3岁以下的孩子,可是却没有托位,需要李女士等通知。等待的过程中,李女士又联系了若干家幼儿园和托育机构,结果都不合适,要么距离远、要么不接收,这让李女士一筹莫展。
“二孩时代全面来临,怎么找个合适的托育机构就这么难呢?”李女士不解。
家住市南区的王女士最近也为找托育机构伤神。女儿快到2岁了,王女士想把她送进托育机构去。可问了几家后,高昂的价格让王女士难以接受。
市南区某托育机构外景。
“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让她带孩子我是两头担心,就想着找个托育机构把孩子送进去。可动辄就是三四千块钱,给工薪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王女士告诉记者,无奈之下,她只能将范围又扩大了些,最终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小小班”。“原本人家是不收2岁以下的孩子,听说我家孩子自理能力不错,他们又招不满名额,同意接收我家孩子。相比独立运营的托幼机构,这家幼儿园价格便宜点,原价3000多元一个月,入院的时候还能优惠些。”王女士表示。
话题探讨
现状
六个孩子抢一个托位 依然有机构“吃不饱”
青岛目前到底有多少家托育机构?是否真的如市民所说的“一位难求”呢?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我市目前共有84个托育机构,196个举办托班的幼儿园,全市入托人数共5277人。从地域来看,即墨区和平度市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数量较多,其他区市数量一般在20个左右。根据前期摸底调查,我市有明确入托需求的家庭超过3万,5000多个托位仅能满足六分之一入托需求。
市民对托育机构需求强烈,托育机构的运营理应火爆。但记者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市部分托育机构反而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市北区子叶托育中心主要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工作,高峰时期,30个托位全满。今年秋季开学后,20个孩子升入幼儿园,后续的婴幼儿入托却断了节奏,让创办人丁华颇为头痛。
子叶托育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陪孩子弹钢琴。
丁华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多年,看好二孩时代的托育产业,于2018年着手创立子叶托育中心,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托育中心于2019年年中正式开业。之所以筹备这么长时间,与托育中心的高标准要求是分不开的。丁华告诉记者,相比接收3-6岁孩子的幼儿园,接收0-3岁孩子的托育机构要求更高,准备也更加细致。“3岁以上的孩子都有比较好的自理能力了,会说话、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3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2岁以下的孩子,很多事情还做不到,需要用更好的软硬件来弥补。”一边说着,丁华一边带记者参观起了子叶托育中心。记者注意到,托育中心总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功能分区非常明确,有游戏室、图书室、沐浴间、餐厅、卫生间。在游戏室里,走路尚且不稳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引领下,在10厘米高的“独木桥”上练习平衡;有的会说话时间不长的宝宝坐在图书室的小沙发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看书、讲故事……
收费上,子叶托育中心按照孩子年龄不同差别收费,1.5岁以下的孩子,每月4000元,1.5岁-2.5岁的孩子,每月3500元,2.5岁以上的孩子,每月2500元-3000元。
据了解,子叶托育中心开业后,第一年招生还不错,30个托位都满了。可一年后,招生就出了问题。“20个空出的托位一直没有补齐,这给我们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丁华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丁华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市民张先生此前在市南区开设了一家托育机构,由于同样处于“吃不饱”的窘境,运营难以为继,如今已停业。
探因
行业“门槛”高 托与幼“脱节”
一方面是家长找不到合适的托育机构,另一方面却是托育机构“吃不饱”,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一位长期关注婴幼儿教育的人士认为,这样的尴尬现状显示,我市目前的托育机构总量少,且分布不均,而且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没能实现有效的对接。这主要是因为行业“门槛”过高,托、幼“脱节”所致。此外,整个社会对托育机构的认知不足也无形中加剧了目前的供需错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计划经济时代,托儿服务在中国城市中非常普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员工在上班时可以把小孩放到其中托管。人们普遍认为,托育机构是以福利的形式存在的,应以较低的收费实现。但事实上,真正的托育机构的专业水准要求很高,长期从事托育服务的张先生告诉记者,3岁以下婴幼儿正处于飞速成长阶段,但自我保护力较弱,这使托育机构的运营呈现高风险、高专业、高投入的特点,而日益高企的房租、水电等常规运营成本更加大了独立运营托育机构的投入,无形中也抬高了行业“门槛”。
据了解,针对托育机构发展实际,我市去年出台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用地、房租、用水、用气、用热、人才培养、税费减免、信息保障等七大项具体支持政策用于鼓励托育机构发展。但由于政策出台时间短,很多配套政策还在落实中,对托育服务业发展的助力效应还未完全显现。
记者了解到,托育机构目前尚未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市卫健委有关人士表示,托幼一体化是提高托育服务业发展水平、满足市民托育需求的有效手段。以上海为例,托育机构和幼儿园一体化发展有效推动了婴幼儿照护。但我市幼儿园资源有限,办托班没有政策性补贴。幼儿园发展和开设托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由于政策、成本等因素制约,举办托育机构的积极性也不高。
破题
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托育机构专业管理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托位,我市卫健部门近年来不断发力。2019年以来,我市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优化服务,分类推进”的原则,积极推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机构专项行动,开展示范创建和典型引导,推动了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创新发展。
同时,我市还积极参与国家普惠项目。组织推动区市深入开展政企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利用中央新增托位1万元补助资金,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群众对托育服务的迫切需求。全市共筛选储备了超过40个托育项目,其中12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项目试点,获得中央支持资金920万元,新增普惠性托位920个。此外,不断打造高水平示范典型。在全市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确立到2020年底每区市创建至少一所示范性托育机构的工作目标,目前各区市已完成2020年度示范点打造工作。
但即使如此,依然无法完全破解目前行业供需“错位”的尴尬现状。对此,长期关注托育服务业发展的市政协委员李秋航表示,90后进入育龄阶段和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让托育服务业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发展,一方面把婴幼儿的早期发展纳入政府的公共职能部分,另一方面颁布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行业标准,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满足社会的托育需求。”李秋航建议,相关部门应该从更高层面审视托育服务业,努力将托育机构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科学规划,有序建设。
李秋航说,在大力发展托育机构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对托育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针对社会普遍关切,青岛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婴幼儿托育机构的监督举报和信息公开机制,开通婴幼儿托育机构信息公开平台,鼓励全社会对托育机构进行监督。对于群众针对托育机构的投诉及举报,相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及时通报处理结果。建立托育机构评分评级制度,结合本年度考核情况以及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对我市的婴幼儿托育机构开展年度评级,对优秀的机构进行表彰和宣传,对不合格机构进行公开批评,鼓励幼托机构的良性竞争,促进幼托机构的健康发展。
就专业托育服务人员的培养问题,市政协委员孙希玲在接受采访时说,解决社会托育服务业发展之困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供给,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托育服务人员。有关部门应学习上海经验,加大对专业托育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关爱并尊重幼儿、具有科学育儿观、高度责任心和良好服务态度的高素质、专业化托育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打造相同月龄的同龄圈托管俱乐部,社区托育服务中心等业态,破解0-3岁婴幼儿“入托”难题。
编辑点评
全力实现“幼有所育”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又重建培育,托育服务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波折,自然前路充满坎坷。
国家卫计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80%的0-3岁婴幼儿是由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照料,仅有4.1%的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其中几乎全是民办托幼机构。而我市目前也只有84个托育机构,196个举办托班的幼儿园,全市入托人数5277人,而这与3万个有明确入托需求的家庭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不得不说,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照料专业服务不足,是目前我市托育工作存在的尴尬现状。此外,行业门槛过高,相关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不是倒逼照料型托育机构退出市场,就是使得托育机构基本参照幼儿园标准进行管理。而事实上,多数民办机构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这一准入门槛。更有甚者,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一些托育机构选择无照经营,从而也隐藏着较高的经营风险。这一切必然严重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真正实现“幼有所育”,有关职能部门须在明确托幼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取向、加强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和完善服务发展长效机制持续发力。同时,尽快补齐服务体系发展的短板,推进这个“重新上路”的行业走得更为稳健和长远。(本版撰稿/摄影 邱 正)
青岛日报2020年11月18日10版
停车场存在安全隐患,仍未整改
近日,观海网友“H79zA+”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他于9月22日反映过的丽枫酒店停车场没有安装挡车柱,对相邻人行道形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至今没有按照当时有关部门的回复进行整改。
9月22日,观海网友“H79zA+”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上反映,南京路与宁夏路路口的丽枫酒店停车场高出人行道一米左右,却没有任何安全阻挡。一旦车辆失控或者距离把握不好,极易冲下人行道,非常危险。该停车场临近地铁口,周围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人员密集,每天都有大量行人路过,存在安全隐患。
网友留言发布后,市南区政府回复:经八大湖街道办事处落实,经与管理方丽枫酒店进行沟通,酒店近期将安装挡车柱。
日前,观海网友“H79zA+”再次留言反馈,丽枫酒店停车场仍然没有安装挡车柱。记者就此联系了该网友,该网友说:“当时街道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表示和酒店沟通了,会尽快安装挡车柱。但是现在都快过去两个月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安装挡车柱需要两个月吗?”
1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丽枫酒店实地探访,看到该酒店停车场有13个停车位紧邻宁夏路人行道。其中两个横向停车位旁有高约20厘米的围挡,其余竖向停车位没有任何围挡,甚至有两个停车位后部不是平面,而是斜坡。这些车位的高度高出人行道约一米,由于与人行道之间没有任何阻挡设施,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当日上午,13个停车位停了10辆车,旁边人行道上不断有行人经过。
在停车场入口竖立着一个指示牌,指示牌上的停放说明显示:本停车场收取停车费仅为泊车费,不承担停放车辆及车内物品的监管责任。
记者就此事致电咨询了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设施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相关的法规和条例没有具体界定每一种影响安全的情况,但停车场主体应该对停车场的设施负有安全和管理的职责,丽枫酒店应该为停车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百辆共享单车 扎堆“霸占”省道
“省道是连接省内重要城市的干线公路,路面车流量大、车速快,而这样的重要交通干线,却成了共享自行车的停车场,不但影响来往车辆正常行驶,也给使用共享自行车的人带来安全隐患。”市民潘先生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青岛农业大学西苑校区门前的209省道,每天都停了上百辆共享自行车,将东西方向车道占了一半,租车者在车辆飞驰的省道上扫码骑车,险象丛生。
青岛农大西苑校区门前的209省道上,密密麻麻停放了上百辆共享自行车。
根据市民反映,记者近日来到城阳区祺阳路的青岛农业大学西苑校区,校区南门正对着209省道。209省道上交通繁忙,各种车辆疾驰而过,其中不乏集装箱、大货车、大客车等大型车辆。而在西苑校区门前左侧的省道上,密密麻麻停放了上百辆共享自行车。这些共享自行车混乱地停放在机动车道上,甚至占据了部分“斑马线”。因为省道中间有隔离墩,斑马线是行人穿过马路的必经之路,但通往人行道的斑马线一端被共享自行车堵住,路人行经此处只能从车行道绕行,穿行于车流间,让人提心吊胆。
记者大约清点了一下,这片停在车行道上的共享自行车有130多辆,其中有电动自行车,也有脚踏自行车。记者留意到,209省道西向东方向总共有3排机动车道,随意停放的共享自行车占据了一个半车道。高速行驶的车辆行驶至此,纷纷刹车变道避让,喇叭鸣笛和刹车声不绝于耳。
“最初有二三十辆共享自行车停在人行道上,但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有灌木丛隔离带,在人行道上租还自行车,要绕行一段距离,才能穿过隔离带。还车的人就将自行车直接停在隔离带外侧的车行道上。再加上这里靠近学校门口,许多从别处骑车过来的学生无处停车,也将共享自行车乱停在省道上。”一名从校园出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防止发生意外,学校之前多次清理过停在省道上的共享自行车,但用不了半天时间,退还的车辆很快又停满路边。”
“我也曾向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反映过,并向他们建议,让共享自行车投放企业定时来清理占道车辆,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投放企业似乎并没有对占道车辆清理回收。”市民潘先生说。
只栽植不养护 樱花树难成活
樱花美景是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打造全域旅游小镇的特色之一。近日,有网友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地铁13号线张家楼站附近的双龙路两侧,作为行道树的樱花树因为缺乏养护,很多都已经枯死了。
双龙路边光秃秃的樱花树。
近日,记者来到现场查看,发现南北向的双龙路两侧人行道上有两排光秃秃的樱花树。这些樱花树高约两米,树干差不多有碗口粗,种植在人行道预留的树坑里。这些樱花树没有长一片树叶,树坑周围也看不到一片落叶。周边道路此前扬尘严重,树坑周围蒙着一层灰土。树坑内的土非常干,看起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浇水了。记者还注意到,樱花树的树干上缠绕着绿色的布条,树根部位也有部分布条露出地面。据周围居民介绍,这些布条是当初移植樱花树时,用来固定树根和树干的。工人在栽种这些樱花树时,没有将这些布条清理掉。
观海网友在留言中反映,2019年,他路过双龙路时,路边的樱花树就像现在这样光秃秃的,他怀疑这些樱花树被移植后,长期缺乏管理养护,已经枯死了。
“今年夏天,张家楼街道下了很大的雨,此处积水漫过了人行道,这些樱花树没人管理,当时都泡在了水里,即便此前没有旱死,这次也涝死了。”居民孙先生说,“道边的樱花树大概有上百棵,应该是当时双龙路修路时,施工人员栽种的。双龙路后来一直没有通过验收,施工人员只管种树,没有及时养护,樱花树才会大部分都死了。”
记者随后联系了滨海街道社会治理中心。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接到过市民对樱花树问题的多次投诉。记者所说位置属于张家楼街道与滨海街道交界处,南部一部分土地属于滨海街道,但张家楼街道对此处施工时,一并进行了改造,樱花树就是当时栽种的,应该由道路改造施工单位负责养护。他已经联系张家楼街道相关部门,请他们联系施工单位处理此事。
记者又联系了张家楼街道办事处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咨询相关负责部门后回复,该处树木应该由施工方养护,施工方还没有与张家楼街道办事处正式交接。街道工作人员已经与施工方联系,施工方表示会派人到现场查看并修补。
“这么好的樱花树苗并不便宜,因为缺乏后期养护,导致樱花树大面积死亡,实在太可惜了。”居民孙先生说,“修路种树都是好事,但相关部门应该把好事做好,虽然施工单位没有正式交接,但相关部门对工程也应该加强监管,不要发生有人种树、没人养护的事情。”
路面施工留“尾巴” 千呼万唤才整修
“台柳路(长沙路至新宁路)路段之前挖开施工,施工结束两个多月了,当时施工的路面还没有回填平整,开车经过这里颠簸起伏,非常影响通行。”近日,市民王先生(化名)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市北区台柳路部分路段在施工结束后未整修平整,导致行车难。
11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台柳路实地探访,发现台柳路施工路段南起长沙路,北至新宁路,长度近600米。导致车辆颠簸的路面位于台柳路东半幅的内车道,宽度近1.5米,路面铺了一层水泥砖。由于车辆不断碾压,有的水泥砖路面低于沥青路面近5厘米,车辆行经此处,一侧轮胎压在沥青路面上,另一侧轮胎压在水泥砖上,远远望去,北行的车辆在摇摆中前进。
记者停下车步行看到,此段台柳路东侧是建材市场,不少业户及市民的车辆随意停于路边,原本的半幅两车道,就只剩下铺着水泥砖的车道可以通行。而在这条车道上,多个“古力”井盖高出或低于地面,有的“古力”井盖边沿处的水泥砖被压碎,车辆驶过时,会发出砖块碰撞的声音,而且沥青路面与水泥砖路面连接处不平整。“这些凸出的井盖、碎砖石对轮胎伤害特别大。”附近一位商户说。
这样的路况也引起司机“吐槽”。“这条路连接着商圈、建材市场、居民区,车流量大,水泥砖路面高低不平,车辆行驶到这里都必须减速,要不车辆就会横向摇摆,很不舒服。”一位货车司机说。
而据王先生介绍,他拨打市政务服务热线反映该问题后,电力部门迅速给他回复,称前期此路段进行电力施工,路面整修由市北区市政公司负责。工程结束后,电力公司已将路面整修申请发给市政部门。“两个多月都没有动工,水泥砖块都被压碎了,我们希望这段路能尽快恢复成沥青路。”王先生说。
记者从市政务服务热线了解到,11月,有多位市民反映市北区台柳路此路段路面坑洼问题。不少居民得到部门答复称,路面将在11月下旬启动整修。
记者11月17日致电市北区城管局市政科,工作人员表示,台柳路全线有多处施工,长沙路至新宁路路段修整时间要询问市政公司。记者又电话询问市政公司得知,施工人员已于11月16日进场,工程将于未来一周内完工。
据了解,台柳路(长沙路至新宁路)路东为建材市场商户,西侧建有多个大型居民小区,是居民进出小区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早晚高峰期间,很多黑龙江中路的车辆也要绕行此路。“施工结束两个多月了,直到居民反复投诉之后,相关部门才启动维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主动作为,将工作做到百姓呼声前面。”市民李女士(化名)说。(本版撰稿/摄影 邱 正)
编辑点评
好事莫要多磨
我们在办理一件好事遇到波折无法成功的时候,经常会用“好事多磨”来安慰自己和他人。而政府职能部门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多磨”可要不得。今天本版两个微调查报道的正是此种情况。
西海岸新区双龙路两侧栽植了樱花树,有人栽树却没人养护,导致大部分樱花树枯死了,居民看着心疼。
台柳路一路段电力施工完工两个月了,路面还没有修复平整,附近居民开车天天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颠簸,不禁心生不满。
要把好事办好办实,就要跟得上,管得好,就要把给市民带来的不方便降到最低。修路、种树、电力施工都是为民办事,但好事若是“多磨”,就把市民的好感都磨没了。
本报曾经报道,西海岸新区银沙滩路附近的顾家岛码头,以前一直没有公共厕所,让渔民和游客很不方便。如今眼见着公厕建起来七个多月了,却由于水电手续未批复下来不能启用。人们从最初的拍手叫好,到现在疑虑重重。有关单位建设公厕方便市民和游客,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办事效率低,流程、手续“多磨”,让好事大打折扣。
更有甚者,还有些好事被办成了坏事。政府出资给老旧小区做外墙保温是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个别的不和谐一幕。今年9月,有市民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他家自从2016年做了外墙保温后,阳台和房间连接部位就开始漏雨,他多次找社区、街道,一直没有得到维修。
此事中,施工方资质暂且不说,本来在出现此类问题后,有关部门若能积极关切百姓诉求,立即安排维修,为时不晚。但是几年来不彻底解决,让政府付出巨大财力改善民生的努力变了味、变了质,让百姓寒了心。
这些“好事多磨”的背后,折射的是某些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的调研不充分、交接不到位、管理有漏洞、纠错不及时的办事态度。这样的“好事多磨”还是不要为好!
小村庄公交车站改造,已见成效
本报9月23日10版刊发《路边车位“抢地盘” 候车乘客直喊“难”》,反映人民路小村庄公交车站设置不合理,车站周边被划定为收费停车泊位,乘客在行车道边排队等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报道刊发后,有关单位共同制定了解决方案。那么,一个多月过去了,小村庄公交车站的改造方案是否落地?
据悉,9月30日,市交通运输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北大队、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市北区阜新路街道办事处、青岛公交集团、交运温馨巴士等多方人员共同来到小村庄公交车站,针对该公交车站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经商讨,有关部门计划与泊车公司协商清理部分泊车位,在扩大面积后的原公交站地址建设三个候车亭,供乘客候车,并在侧边设置拦车柱。公交线路与行驶方向仍维持原状,以保证行车效率。
小村庄公交车站改造已见成效。
11月15日,记者来到人民路实地探访小村庄公交车站的改造情况。在小村庄公交车站北侧,部分泊车位被清理。在清理后的泊车位空地上,已建起了两个候车亭。原来的小村庄公交车站候车区域仍然被保留下来,公交站牌合并到新建的候车亭旁。这样,该处公交车站的候车区域明显扩大,乘客在候车亭下就坐等车,秩序井然。一改之前候车乘客在公交车和停放车辆之间狭窄空间穿行的情况。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村庄公交车站改造清理泊车位12个,为乘客提供了150平方米的候车空间。目前,小村庄公交车站设置候车亭两个,原计划中的第三个候车亭因为遮挡商户门牌而被取消建设。公交车辆同步停靠在候车亭处,既保证了小村庄公交车站有足够的候车空间,也改善了候车环境。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