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特产”!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举办“非遗文化的璀璨之光”科普系列活动

不久前,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举办“国际博物馆日——非遗文化的璀璨之光”科普系列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功用以及应用价值,带领前去参观的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博物馆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意义。

“饽饽榼子”是一种传统的面食模具,主要用于制作花式馒头和其他面食,在胶东地区十分流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为山东省内唯一面食模具专业博物馆,成立于2019年,由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联合建设。博物馆自创馆以来,围绕课程教学、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六个方面开展各项工作,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挥了作用。

活动中,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推出了5G虚拟数字展馆,将传统博物馆与现代科技融合。在5G虚拟数字展馆中,观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等,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饽饽榼子博物馆的魅力。无论是元、明、清、民国还是建国初期的近400件饽饽榼子精品,都得以在三维立体的方式下完整呈现于网络上,实现了5G智慧博物馆开放资源的随时随地访问。此外,虚拟VR场景动作捕捉、互动参与等技术的应用,让参观者享受到三维近景观赏体验。这种科技化、前沿化的展示方式,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课堂的数字化课程建设,扩展了文化知识的传播途径。目前,饽饽榼子数字博物馆已正式上线海尔卡奥斯青享云平台,为中华文化传统非遗技艺传向世界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为饽饽榼子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平台。博物馆内陈列的饽饽榼子精品,不仅展示了这一手工艺的历史脉络和技艺特点,还通过现场制作展示、工艺演示等方式,让观众亲身感受到这一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价值。目前,非遗大师王丕文老师已入驻该馆,周期性面向各大中小学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而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为非遗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新途径,通过5G虚拟数字展馆的展示,青岛饽饽榼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传统手工艺,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展示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平台,该博物馆始终坚持服务社会。例如,通过举办各种科普类活动、文化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非遗文化知识和技艺特点,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截至目前,博物馆已经先后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基层科普计划行动单位”,被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为“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青少年课外教育示范基地”“青岛市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