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家“四不像”,正在帮青岛干这件“大事”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从2020年至今,青岛已经有了136家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这些被称之为“四不像”的研发机构,正在帮青岛干一件大事,那就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新型研发机构到底“新”在哪里?虽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对这一新型组织提出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四化”建设要求,但业界目前并没有一个“标准定义”。
不过这并不妨碍新型研发机构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科技部最新数据,全国范围内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已达2400余家。
如何发挥这种新型体制的创新性、灵活性,全国各地各有探索。对青岛这100多家“四不像”来说,如何把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上的灵活性发挥出来,有些机构的探索已经让人看到了一些成效。

01




避免“四不像”成为“四像”

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机构,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四不像”理论指出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最大特色——制度更加灵活。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对行政体系下的研发机构来说,这种松绑也带来了挑战,因为当研发机构不能延续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去搞创新,就必然要求新型研发机构增强“自我治理”能力。如果只是简单套用原有各类组织的管理规定,很容易就将“四不像”管成“四像”,失去了其本应具备的灵活性。
在这一点上,青岛给了新型研发机构最大的灵活性,鼓励传统研发机构进行形式丰富、灵活的自由探索。而不少新型研发机构结合实际,采用了事业、企业“二元化”的法人治理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最早采用这一模式的,是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握着“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两块牌子,海药院按照事业单位模式吸引人才,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运行,负责人既是院长也是董事长。
图片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
这种模式下,海药院一端集聚人才推动成果产出,一端面向市场促进技术落地,搭建起了海洋药物研究、孵化和转化的桥梁,让“蓝色药库”不断充盈。目前,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研发的海洋一类新药BG136即将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抗乙肝病毒海洋药物LY102也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
依托事业单位身份的公益属性,新型研发机构可以更容易与其它资源方形成合作;企业的灵活机制则带来了资金使用、人员考核和流动等方面的便利性。
依托事业法人进行科研创新、依托公司法人实现产业化,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柔性引进川大高级工程师陈弦等专家,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创新工程中心,实现了啤酒瓶盖密封垫粒料产品的国产化。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研发的预见性巡航技术,实现“油耗+行驶时间”最小化,可令一台年平均运行30万公里的商用车节省3万多元燃油费用,已应用于一汽解放高端重卡。

图片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

02




创新链条“全覆盖”

相比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可以从单纯的做科研,向技术服务、投资、孵化、人才培养等版块延伸,持续拓展着功能矩阵。

这也是全球科研机构的发展趋势。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加贴近的当下,人们愈发关注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新型研发机构来说,这不仅是其运行效果的评判标准,也决定着其能否通过自我“造血”实现长期稳定运行。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在成立之初就启动了名为“海豚计划”的成果转化专项行动,面向优质技术成果,采用“多资源配置、资金开支梯度管理、节点督控、先投后股”的模式,开展产品研发、概念验证及应用场景开拓,推动技术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国内首款一次性可测压实时控水输尿管软镜的诞生就依托于此。通过与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成立新一代内窥镜工程中心,青岛产研院为项目团队提供了技术资源对接、工程化难题突破、合作方资金支持等多方面服务。

图片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
山东产研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体来说,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创新链条向上下游延伸,通过整体实现创新链条的“全覆盖”和创新活动的“内部化”,可以大大减少创新环节,从而提高创新效率。

03




还要不断探索突破束缚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中,虽然新型研发机构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但尚处于“生长期”的它们仍然面临着统筹布局不够、管理方式传统、经费使用受限、人员身份管理不灵活等多方面的束缚。
如何通过新型研发机构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家青岛新型研发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新型研发机构本质是市场主体,核心在持续经营,而经营活动主要依靠成果产业化。换言之,如果不能实现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就没有生命力。所以,仅依靠政府拨款,不通过产业化自我“造血”,难免陷入“新瓶装旧酒”的误区。
在不少从体制内出来,投身于新型研发机构的业内人士看来,新型研发机构应进一步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根据各类机构功能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例如,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方式是理事会领导下的机构负责人制——理事会主要是把战略、定方向,理事会需要进一步变“命令式管理”为“参与式管理”,让机构负责人拥有更大运行管理权限,释放机构活力。
对此,可以借鉴的是不少发达国家对其国家实验室普遍采取的“以评代管”“以评代建”策略——主要评价结果而不干涉开展科研工作的具体细节。“我们可以采用综合预算管理机制、设立经费使用的负面清单制度、支持创新人才工资总额单列等举措,促使机构灵活分配资金,以进一步拓宽市场。”一位机构负责人表示。
此外,对于人才引进,一些机构负责人也建议,可采取不核定编制数量、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等举措,为招引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探索跨体制引才等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双聘制”、给科研人员分红等方式,实现对人才有效激励,激发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

记者 | 耿婷婷     编辑 | 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