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联通产业协同,助力沿黄城市“内陆”变“前沿”

门户联通产业协同,助力沿黄城市“内陆”变“前沿”

青岛发布20项典型案例,从对外开放与联动发展等5个方面展现全市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创新举措

■卡奥斯在沿黄城市赋能打造的“灯塔工厂”——海尔郑州热水器互联工厂。

山东港口青岛港布设内陆港50个,打造更加畅达的沿黄出海大通道;冠中生态不断完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在沿黄9个省区先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400余个;海尔卡奥斯实施“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目前已经赋能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超过5000家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

这组数字来自7月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青岛市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20项案例涵盖对外开放与联动发展、产业合作与科技协同、文化保护与传承弘扬、水资源集约节约与循环利用、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等五个方面,呈现了青岛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一个个切面。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青岛准确把握“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要求,围绕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的目标,坚持把构建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达海通道作为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实现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高标准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聚焦开放前沿、枢纽节点、门户联通,在开放联动、产业协同等领域创新路数打法,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目前,青岛一体化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体系初步形成,一系列省(市)际合作事项取得显著成效,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沿黄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黄河流域人才协同中心等高能级合作平台交流活跃,‘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把‘出海口’搬到了沿黄省区的‘家门口’。”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凯表示。



■凯盛浩丰在黄河流域部署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

构筑软联通,创新协同推进机制

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离不开高效联动的推进机制。

青岛主动担当,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完善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加速构筑与沿黄流域的“软联通”。

在这一机制下,青岛与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携手共筑沿黄陆海通道、共建重大开放平台、共推产业合作、共谋技术协同创新、共促人文互动交流、共推节约集约用水、共保联治生态环境,全力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

青岛与多个沿黄流域城市,都面临着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奋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青岛,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与沿黄9市合作深化和赋能黄河自贸试验区联盟、上合示范区经贸综服平台、RCEP山东服务中心,开展政策措施的协调对接,为沿黄企业参与上合经贸合作提供“贸易+通关+物流+金融”一站式解决方案,持续向郑州等沿黄城市延伸“RCEP鲁贸通”、跨境贸易、供应链等服务半径,与沿黄城市功能区签约行政审批一体化服务合作,推动沿黄城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形成系列合作成果。

不断深化的关际一体协同,是“软联通”的重要一环,推动青岛与沿黄城市携手畅通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青岛海关建立并深化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牵头区域海关联合开展“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监管模式创新;建立黄河流域“关地港铁企”五方会商机制,落实沿黄陆海“共商、共建、共享”协作机制青岛宣言,助推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也着力加强与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的区域联动,不断增强服务黄河流域省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头堡”功能,实现对外辐射带动与驱动内生增长的有机统一。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则发挥跨境电商特色产业优势,会同沿黄省区高标准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构建开放、多维、立体的跨境电商合作新模式,搭建跨境电商产业交流平台、生态合作平台、要素聚合平台,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增添新活力。



■6月14日至16日,2024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举办。

做强硬联通,打造“最便捷出海口”

在与沿黄省区的陆海联动上,做强硬联通是基础。

青岛港作为北方第一大外贸口岸,长期以来是黄河流域进出口企业的首选,是黄河流域“硬联通”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围绕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青岛不断放大区位优势,努力构建黄河流域与世界无缝衔接、高效运转最便捷出海大通道。

“我认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就是要充分发挥港口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助力青岛市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的‘经济出海口’。”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靖逵表示。

青岛港深耕沿黄物流大通道建设,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优势,不断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持续畅通海向通道。“我们积极吸引中远海运、马士基等国际知名船公司在青岛港加密航线布局。2023年新增集装箱航线20条,航线总数达到225条,航线密度位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完成沿黄九省(区)货物吞吐量5.65亿吨,有效保障了黄河流域的货物进出口畅达。”李靖逵介绍。

聚焦增强沿黄流域服务能力,青岛港依托黄河流域布局内陆港,发展海铁联运,持续增强陆向辐射力,2023年,青岛港共完成海铁联运220.8万标准箱,连续9年保持全国港口首位,其中沿黄九省(区)204.8万标准箱,占比92.7%;2023年新建内陆港9个,总数达到41个,其中沿黄九省(区)35个,占比85%;新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条,总数达到77条,其中沿黄九省(区)66条,占比86%。

立足港口经济发展,青岛港携手青岛自贸片区、黄岛海关,成立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创新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减”、进口铁矿“船铁直转”等创新做法60余项,全力创新通关模式、优化作业流程、提高装卸效率,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做好服务黄河流域企业的“金牌合伙人”。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青岛港研究制定了《大力推进“公转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三年行动方案》,着力通过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黄河流域客户实现“公转铁”,建成投产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连续10次刷新世界纪录。自主研发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

青岛还着力发挥国家空港型物流枢纽优势,架起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中桥梁。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全面布局沿黄省区客货航点,推动枢纽共建,新开并加密航线航班,完善升级中转联程,构建国际枢纽,架起相互交流、对外合作的高效空中通道。

科技引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青岛所具备的优势不仅来自区位,还有产业的深厚积淀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进程中,创新主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推动青岛与沿黄城市深化产业合作和科技协同。

作为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聚焦当下黄河流域加速产业转型、绿色低碳的发展导向,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卡奥斯探索“点线面”一体化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产业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据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事务总经理官祥臻介绍,在“点”状赋能上,卡奥斯提炼出渐进式解决方案,已在黄河沿线的郑州等地打造出4家“灯塔工厂”,正向其他企业和行业加速复制;在“线”和“面”赋能上,平台部署“产业云脑”,围绕数智化场景,提供云端协同增值服务,以数字化技术助力企业和园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东营,卡奥斯携手利津化工产业园,建立起数字化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化升级,该园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提升50%,应急指挥效率提升50%,人工投入降低45%,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数字基座。

凯盛浩丰则将现代设施农业设计建造、育种育苗、种植、加工、品牌、销售的先进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到黄河流域,在流域形成现代设施农业集群效应。2015年,凯盛浩丰探索建设了第一个连栋玻璃温室,2017年建成运营第一个荷兰文洛式智慧玻璃温室,探索番茄无土栽培业务,解决了传统塑料大棚环境不可控、植株土传病害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目前,该模式已推广到山东东营、淄博,河南洛阳、濮阳,陕西富平,宁夏银川等黄河流域省区的多个城市,推动当地充分利用盐碱、滩涂等闲置土地,变身高效蔬菜工厂。

“针对黄河流域现代设施农业特点,凯盛浩丰还综合利用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精准控制植物的温光水气肥,相比传统大田种植节水节肥逾95%,大果粉番茄单平方米产量突破60公斤,是传统温室的6-8倍。”凯盛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铁军说。

“冠中生态在黄河流域环境复杂、技术难度高的生态修复领域,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善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军表示,“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在沿黄省区修复难度较大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地区等,取得了极佳的生态修复效果,可极大程度改善受损区域生态环境,创建稳定的植物群落,高质量提升区域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

针对黄河流域特有的区位和气候、环境特点,面临的特有生态问题,冠中生态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形成了一个从技术专利到应用再到技术提升的良性循环,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沿黄9个省区不断扩展应用场景,提升生态修复效果,项目涉及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道路边坡生态防护、矿山环境生态治理、河岸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海岛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等多个方面。

不只是企业,在此次发布的20个典型案例中,还出现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身影。青岛还在着力加快构筑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推动中国科学院兰化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落地青岛,与西安联手策划先进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会,支持海尔西北研发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展诚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发国产嵌入式处理器芯片、蓝海易氢动力与济南山东利普索航空共同开发无人机氢燃料电池。依托黄河科创联盟,青岛面向沿黄城市复制推广“云端研发”模式,已在企业科技创新、数字化升级、降本增效等方面开展服务1.2万次。



■青岛港依托黄河流域布局内陆港,发展海铁联运,持续增强陆向辐射力。

青岛市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

对外开放与联动发展方面,共6项

第一项:建立完善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第二项:不断深化关际一体协同,畅通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

第三项:积极融入服务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平台窗口

第四项: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打造沿黄“经济出海口”

第五项: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助力沿黄城市“内陆”变“前沿”

第六项:架起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中桥梁

产业合作与科技协同方面,共3项

第七项:以“工赋沿黄”加速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第八项:推广农业合作新模式,助力黄河流域乡村振兴

第九项:发挥链主作用推动产业融合,打造黄河流域“东西互济”合作新模式

文化保护与传承弘扬方面,共3项

第十项:立足山东青岛,放眼黄河流域,建设黄河文化“两创”文博展示基地

第十一项:打造“二十四节气”城市IP,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第十二项:胶州非遗黄河行

水资源集约节约与循环利用方面,共4项

第十三项:推进取用水监管“三化”建设,持续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水平

第十四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第十五项:聚焦打造小清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样板

第十六项:投贷联动支持重大水利项目融资建设

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共4项

第十七项: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助力公园城市高品质建设

第十八项:创新生态修复,用生态“绿色”铺就发展“底色”

第十九项:以科技自立自强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第二十项:聚合创新资源,精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