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家亲,青年心连心

两岸一家亲,青年心连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举行

7月14日至21日,“发现:齐鲁文化&台湾文化”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顺利举行。来自元智大学、金门大学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10余名师生共同开启了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研学营围绕“走进青州古城,感受非遗魅力”“探访入海口,悠悠黄河情”“拜访孔子故里,学习儒家文化”“探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基因”等主题开展,发掘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开启体悟齐鲁文化、交流两岸文化的研学之旅。

齐鲁风韵传四方,赓续文化远流长

巍巍古城,千载岁月悠。山东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拱手,高揖,拜——”伴随着主礼的声音,营员们在曲阜孔庙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礼。

拜师礼是对中国古代尊师重教传统的直接体现,仪式现场,营员们身着传统汉服,认真学习古礼的手势、姿态,怀着对孔子的崇高敬意作揖。在万仞宫墙前,研学营带队老师杨安向圣贤行礼,鼓励学生奋求上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刘秩伯宣读拜师帖,表达了对师者的尊敬和诚意。礼成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高文鑫带领营员们齐诵《论语》选段,感受孔子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

越过万仞宫墙,古朴的孔庙映入眼帘。其内的九进院落、大成殿等,无不彰显着儒家文化的庄重与肃穆。孔府作为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被誉为“天下第一家”。这里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还传承着规模盛大的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孔林作为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氏族墓地。这里古柏参天,碑刻林立,是了解儒家文化的重要窗口。参观祠堂,阅读碑文,与千年前的圣贤交流对话,营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灰瓦青砖,黄河奔涌,承载着独属于东夷大地的优秀传统。研学途中,营员们参观青州博物馆、青州古城,众多文物唤起了两岸学子共通的文化记忆。

“商朝的青铜器、北魏的释迦牟尼雕塑等类似展品都是我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见过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赓续五千年,距离从来不是文化的壁垒。”元智大学学生贾泳涵表示。

万年古陶,齐韵长歌,漫步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感受一场色彩与光影融合的盛宴;身入齐文化博物馆,一窥齐国辉煌灿烂的过去。齐文化在千年发展中发展出的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通权达变、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海纳百川、多元并包的兼容精神,“尊王攘夷”、维护统一的爱国精神在每个研学营成员心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河滚滚述英雄,沂蒙悠悠传精神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黄河文化馆,短促跃动的曲调吸引了金门大学学生叶其倪的注意。了解到《保卫黄河》歌曲创作背景后,她肃然起敬并发出感叹:“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一首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不仅是战士们战斗的号角,还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营员们一同参观黄河文化馆,通过图片、文物、历史资料等多种形式,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黄河流域的革命历史、重要事件、英雄人物等。“从黄河的壮阔历史到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奋斗历程、革命时期的英勇事迹,这一切都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眼前,让我不禁为自然的伟大、历史的厚重以及先人的智慧与勇气感到震撼与敬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姜淼感受颇深。

深入红嫂故里,感悟沂蒙精神。“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沂蒙红嫂纪念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为核心,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红嫂精神。营员们先后参观了“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等展厅。营员们了解到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有名的抗战模范村,“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德英是公认的沂蒙红嫂生活原型。通过学习,营员们纷纷表示,沂蒙人民与党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留下了无数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支援革命的英勇事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了沂蒙精神。

这次红色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营员们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和感悟,继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沂蒙精神,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油点亮科技梦,创新引领未来路

工业与科技的结合,往往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科技创新为企业赋能,为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研学期间,营员们参观胜利油田,亲眼目睹现代石油工业的自动化。在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营二采油管理区主任石尹岭的讲解下,营员们对采油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全方位精密、清晰、实时的监控录像,在岗人员的全神贯注,是现代石油工人敬业精神的最好印证。

“原来工业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有这么强的引领作用!”在参观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时,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茗竹感叹道。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是东营市落实数字经济国家战略,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四新经济发展而打造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创新中心中的碳达峰大数据平台、蜂窝陶瓷智能化质检项目真切地高新技术带到了每个人身边。谈及油气智能生产管控之时,石油工程学院胡梓轩结合专业知识和在胜利油田的实习经验,耐心地为在场营员讲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

“先进科技,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飞跃,更让我们重新审视世界。曾经高新产业技术离我们似乎很遥远,此次研学行程拓宽了我的视野,在震撼之余,我也真正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金门大学学生李炫嬅感叹。

“两岸一家亲,青年心连心。”这是贯穿七天研学之旅的口号。短暂而充实的研学旅途画上句号,两岸情谊长存。此次研学通过实地探访与亲身体验,营员们了解文化脉络,寻访历史遗迹,体验科技进步。不仅让营员们深入了解到齐鲁大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正如台湾元智大学学生贾泳涵写下的三行诗:“泱泱齐鲁涵文化,千古风华满胸襟,中华流淌如长川。”表达了她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此同时,本届研学营设立摄影、视频、vlog、三行诗等比赛活动,两岸同胞在文化交流中赓续中华文化血脉、携手奋进未来。

“发现:齐鲁文化&台湾文化”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自2017年起举办以来,迄今为止已举办八届,海峡两岸15所高校近200名师生参与其中。研学营活动是教育部立项项目,连续获评山东省对台交流优秀项目。研学营融合知识探索与实践体验,已成为沟通海峡两岸学子,传播优秀齐鲁文化的重要桥梁。近年来,为促进两岸友好关系新发展,增进台湾与山东人文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通讯员 高文鑫 霍鹂文 杨安)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