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日讯 日前,青岛连绵大雨,雨中暖心事接连不断。其中,一则沧安路桥洞外众人推车的视频被网友发布到网上,当晚,岛城暖心人的身影便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记者从视频拍摄者口中得知,退伍军人臧志成是暖心人中一员。
央视报道截图
“八一”建军节前,记者来到臧志成的工作单位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八分公司,找到了雨中暖心人,也挖掘出了其背后两次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坚守多年护航平安出行的动人故事。
他用6年时间,“回应”了入伍第一天的自己
2005年12月,19岁的臧志成入伍,成为了江苏省无锡市武警8724部队的一名士兵。入伍第一天的场景,臧志成记忆犹新,“刚进部队那天非常激动,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刻苦训练、快速成长!一定要保卫人民、报效国家!”入伍后,臧志成用6年时间“回应”了入伍第一天的自己。
臧志成当兵时期照片
2007年夏天,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一钢材厂房因强降雨发生墙体塌方,墙外河流水位不断上涨,随时有淹进厂房的危险。事发紧急,接到动员命令后,臧志成随部队火速赶到受灾地区抢险救灾,用防汛沙袋及时阻隔了上涨的河流,确保了厂房内的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期间,因表现突出,臧志成荣立个人三等功。
臧志成当兵时期旧物
2008年12月,臧志成报名参加维和集训队,经过层层考核选拔,如愿成为了中国第二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的一员,执行了8个月的维和任务。“当时我们去了苏丹共和国达尔富尔尼亚拉市,那里到处都是沙漠和戈壁,我们要在那里搭建板房、修建学校,还要为飞机坪硬化路面,任务十分艰巨。”当聊起维和时最为困难的任务,臧志成告诉记者,最艰难的莫过于在沙漠中打井取水。苏丹位于赤道周围,长年高温,干旱异常。
虽然中国维和部队从国内带去了打井取水的工具和技术,但在沙漠中取水仍十分困难。臧志成和战友经常需要开车到几百公里外的地方钻井取水,来回光路程就要30个小时。“一次取水时,我们半夜驱车返回,被苏丹政府误以为是反政府军,朝着我们的车辆开火射击,我们冒着枪林弹雨加速行驶,好在没有人员受伤,至今想起来还是后怕。”臧志成回忆道。
2010年8月,臧志成又参加了中国第四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国际维和工程兵大队,再一次圆满完成了8个月的维和任务。两次维和,两次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6年军旅生涯,臧志成将青春奉献给军营,从稚嫩的小伙子蜕变成了一名热血战士。
“公交蓝”“铁脚板”,踏出平安路
2014年8月,臧志成转业来到李沧巴士公司。2020年11月,转岗成为一名安全员。“我跟‘安全’这个词很有缘分。”臧志成说道。
臧志成工作照与当兵时期照片拼图
臧志成所在场站位于青岛北站东广场,人流密集。当被问及日常工作状态和职责范围,臧志成熟练地说出了一串数字,2000、72、11、16、144、1859、348、525。随后向记者解释道,“场站占地面积2000平,里面有72部公交车、11个普通灭火器、16个手推式灭火器、144个车载灭火器、1859个标识牌、348个逃生锤和525个监控设备,它们的数量、位置我都了如指掌。每天我都要对它们进行检查,确保一切都平安。”
记者从李沧巴士第八分公司了解到,臧志成工作认真负责,2000平米的场站,他每天至少巡视3圈。恶劣天气下,巡视更为频繁,每天步行一两万步已是常态。
臧志成检查场站灭火器
谈及恶劣天气,臧志成表示,这是上天对安全员的考验。2024年7月中旬,青岛接连降雨,连绵的大暴雨给市民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困难。7月22日,见雨势较大,臧志成一早便动身赶往了所属线路沿线易积水的沧安路桥洞。到达现场后,臧志成发现积水最深处已经没过膝盖,果断走进水中,用自己的身体充当“刻尺”,提醒来往车辆积水深度。过程中,一辆私家车在水中抛锚,臧志成便和身边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将私家车一点一点推到了路边的安全区域。温暖举动被路人记录下来发到了网上,当晚,雨中岛城人民的美丽身影便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
臧志成检查车内安全设施
满腔热血卫和平,严谨细致保安全。“八一”建军节到来前,臧志成将家中当兵时期的旧物翻了出来,重新整理了一遍。看着眼前的军装、勋章,臧志成脑海里的记忆再次翻涌,“从部队到企业,我人生的关键词始终未变,一直都是安全!”臧志成坚定地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王蒙蒙)
责任编辑:杨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