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日讯 在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城阳巴士有限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脱下一身军装,不改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进入驾驶、维修岗位,胸怀的是服务美好出行的使命。
“八一”建军节之际,他们选择在岗位上继续奋斗着……
张晓峰:手握方向盘,爱传千万家
“看到乘客满意的笑容我就很开心。”948路行车一班班组长张晓峰曾是一名“优秀士兵”,退役后他秉持党员初心、不褪军人本色,把车厢作为了“主战场”。部队中对内务整理的细节要求培养了张晓峰严谨细致的特质,无论是车辆的安全性能还是车厢内的清洁卫生,他都力求做到最好。同事们曾调侃:“张晓峰的车上连抹布都要叠成豆腐块……”
为了更好服务乘客,张晓峰还牵头成立了“948路乘客服务群”,利用微信群为乘客提供失物招领、换乘信息等多项服务,已帮助乘客找回失物近百件。他还曾获“感动城阳”道德模范、城阳区“优秀退役军人”等荣誉。
毕可勤:日行万余步,排障念初心
青岛有轨电车线网维修班班组长毕可勤是一名曾在1997年入伍的老兵,2015年进入线网检修岗位后,凭借在部队锤炼出来的强健体魄和坚韧不服输的精神,练就了一手查找故障、消除隐患的绝活,带领9名组员承担起检修任务,还根据线网设备性能、特点、构造原理等编写了“可勤检修宝典”。
“有轨电车全线接触网总长20000余米,部分路口的接触网高达6米,检修一次差不多得步行16000多步,需检查上千个线网零部件,耗时4个小时左右。”他说,保障有轨电车平稳运行是责任,更是岗位初心。
王林朴:公交车的“急救医生”
退役军人王林朴今年42岁,是城阳巴士第八分公司的一名维修工,他皮肤黝黑、待人亲和,是个做事扎实的“老”师傅。曾经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军营到公交维修车间,身份的转变并未改变他的信念,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冷冽,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冲在最前,用自己的双手,修复一辆辆公交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崇高精神。
牛兆民:退伍不褪色,爱心展风采
103路驾驶员牛兆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如今已在十米车厢里奋斗了十四年。他把部队上的优良习惯带到工作中去,深知自己肩负着保障乘客安全、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职责,对待每一位乘客都如同亲人一般,无论是帮助乘客搬运婴儿车、提拿行李,还是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甚至是扶起路边摔倒的路人,他都乐此不疲。
难能可贵的是,牛兆民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带动分公司几位退伍老兵,利用业余时间义务理发、爱心陪伴空巢老人等,展现了退役军人的良好形象。
赵玉清:军装换工装,信念不变
“脱下军装,穿上工装,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变。”退役军人赵玉清是城阳巴士第十二分公司的一名党员维修工。2011年,年仅19岁的赵玉清应征入伍,由于表现突出仅用一年时间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15年,他进入公交维修岗位,得益于他在军队中养成的严谨细致,无论是面对设备故障还是复杂的系统问题,他都能够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进行排查和修复。
今年2月,岛城迎来大雪,赵玉清不畏严寒,坚守在车辆维修一线四天三夜,只为保障市民平安出行。每当看到经过自己维修的车辆再次温暖上线,赵玉清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诚交天下,运载美好。作为青岛市“拥军优属突出集体”,城阳巴士公司现有300余名退役军人职工,曾手握钢枪保家卫国的他们,如今在各自岗位上继续为市民美好出行保驾护航,为打造“湾区都市 活力城阳”不断注入城阳巴士退役军人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邵英世)
责任编辑:杨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