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3日讯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九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的通知》,中国海洋大学的“青春接力二十三载,谱写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教育强国新篇章”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聚焦职业教育帮扶,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入选。
此次海大获评的“青春接力二十三载,谱写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教育强国新篇章”项目是学校教育帮扶与思政育人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研究生支教团自2001年起先后向贵州、西藏、云南3省区连续派出23届、共333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持续的基层服务中,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核心任务,秉承“地方所需、青年能为”的工作理念,紧扣“教书育人”一个中心,链结“校地政企”四方力量,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地方工作,逐步形成培养学生、服务振兴、支撑育人的全链条模式,在基础教育、资源联络、文化建设等实践中贡献中国海大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教育强国的智慧和力量。这也是该校第三次在该推选活动中入选“典型”。
科左后旗有蒙、汉、回、满、朝等19个民族聚居,其中蒙古族人口占75.3%,是全国县域蒙古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当地只有一所蒙汉双语授课的自治区重点中职学校——科左后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比80%以上,在培养民族职业技术人才、推动人才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当地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不达标,该校一度面临停办的局面。
中石大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山东省中国石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筹集资金,累计投入700余万元,援建12个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训室和图书阅览室,捐赠150台计算机,极大改善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空中课堂”对职业学校干部教师开展网络培训,开设7大版块55门课程,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派出专家和教授,指导职业学校制定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围绕当地旅游产业、民族特色、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专业设置研讨会,指导职业学校增设旅游管理服务、无人机、民族服装服饰、3D打印技术等多个新兴专业,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的适应性;帮助职业学校联系海尔、格力、中车等大型企业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试点等合作,拓宽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渠道。通过全方位援建,科左后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年招生数量增长4倍,录取分数提高43%,在校生人数从2019年的269人增长到1024人。
据悉,教育部将对入选的典型项目进行重点宣传、经验交流和经费支持,支持项目深化拓展和示范推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