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免费开放!寓教于乐开展科普活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7日讯 不久前,山东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举办2024年公众开放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在科学剧场“秀起来”中,空气大炮、法老之蛇、大象牙膏、消失的碘伏,一个个科学知识通过精彩纷呈的设计在中小学生面前展示,互动性强、寓教于乐,引得现场惊叫连连。在科学实验“大揭秘”环节,专家教授带来了“舌尖上的酶”、草莓基因的密室大逃脱、一滴水里的动物园、微眼看花粉、细菌菌落的奥秘、你喝的饮料有多“酸”、掌心的秘密、发酵与生产之旅、听力看得见、青霉素的杀菌奥秘等一系列专业的科学实验,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亲手操作,学到了专业的微生物知识。在科普文创“初体验”环节中,“大牛”编著的科普系列图书、智能高端装备和精美文创展品等让人目不暇接;科学知识“加油站”则设置知识抢答环节,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得到知识……

这是实验室坚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将科普工作与科技创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缩影。目前,实验室内设有科技成果展厅、科学家精神教育展厅、科普展厅、科学实验室等4个展室共14个场景,将山东大学微生物科技发展史介绍、展品讲解、科普课堂、互动实验等进行梳理、融汇、拓展,突破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参观方式,通过互动实验不断增加公众的科学体验深度和力度。科普相关展厅常年面向省内外,特别是青岛市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和学生开展生命领域科普教育活动,年均开展公众开放、科普报告、科普大赛等各类科普活动三十余次,百余万社会公众和学生受益。

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起步于1950年,王祖农留法回国,肇学科之始,在多年发展中带领微生物学科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实验室通过验收,命名为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约2.4万平米,大型公共仪器平台设备总值约3亿元,汇聚包括德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研究学者,引领研究团队聚焦“卡脖子”难题,开展科研协同攻关,在Red/ET基因编辑技术、纤维素生物炼制技术、海洋微生物研发体系、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获得了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内的系列高水平科技成果。

实验室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协同发展,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室联合5家省级学会成立了“生命·新知”科普联盟,集聚青年科普力量组建了科普宣讲团,凝练特色优势打造了“启梦微来”科普品牌,获批了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入选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成员单位、青岛市科普专家库(团队)。实验室推出《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奠基人-王祖农先生》等十余个精品影音资源;制发科普图文作品近百篇,出版《1分钟微生物》《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两部科普图书,并广为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所在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拥有亚洲高校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全国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环境优美的校园以及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0余间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实验室……面朝大海、书香氤氲,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和科研氛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