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2日讯 11月21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实验室”)开放运行25周年庆祝仪式在山大青岛校区举行。据悉,近三年来,国重实验室实现了较好的技术转移转化与技术服务,其中,合同经费千万元以上项目2项。国重实验室基于“新型固氮杀虫杀菌的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专利转化带动新增投资1.3亿元。
1995年11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正式运行和对外开放。2020年11月,它已走过25载光荣历程。国重实验室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科技创新为己任,围绕微生物基因组编辑与分子改造技术、微生物生物催化与生物合成技术、微生物生态与资源利用技术三个研究方向进行整体布局,已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微生物技术研究平台和科技交流合作基地。形成了以蓝色经济区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山东大学-亥姆霍兹国际实验室为中心的“内合外联”发展布局,以及交叉创新协调发展的新学科架构,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目前,国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29人,教授、研究员77人,91%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其中,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四青”人才25人。
记者获悉,2018-2020年国重实验室共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4件,有8件专利成功转化,其中,基于“新型固氮杀虫杀菌的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专利转化带动新增投资1.3亿元。2019年,国重实验室与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亥姆霍兹国际实验室。另外,依托于实验室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英国阿斯隆理工学院的长期合作,打造了中欧合成生物学研究平台。国重实验室还将谋划构建病原微生物国家联合研究平台。
国重实验室响应重组号召,主动打破国家重点实验室间的壁垒,与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国家重点实验室、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国重共同构建蓝色经济区生物技术国重联合体,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关键技术的通道。
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禄山告诉记者,实验室已与青啤达成合作,双方将在酵母菌株性能改良及新菌种创制,风味调控技术、原料及酿造关键技术,营养与健康及功能性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开展前沿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合作,助力青岛啤酒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核心能力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我们正在研发一种喝了不长胖的啤酒和功能性饮料,预计三年投产。”他说,啤酒的原材料为大麦,可以将大麦渣进行高值利用,做成功能寡糖。同时研究也将回答“喝啤酒到底有无好处”“对肠道微生物有何影响”的问题。
“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科学难题。记者获悉,目前,由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祁庆生牵头的中欧合作重大项目“塑料降解微生物菌群”项目已取得新的进展。可乐瓶、矿泉水瓶等PET塑料通过微生物降解,可由聚合物变成容易降解的小分子,并将小分子合成可降解塑料,目前已完成实验室阶段。据悉,该项目针对塑料降解中“微生物代谢降解的能力的开发与利用”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构建塑料解聚及其再利用生产生物塑料的人工微生物菌群,创造性地将塑料降解与生物合成相偶联,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同时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此外,国重实验室还创新开放形势,近三年举办了“启梦微来”公众开放活动,加强科普宣传。(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责任编辑:杨海涛